近日,小霸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被申请破产重整,法定代表人冯宝伦已被法院列为限制高消费人员。消息一出引发了网友热议,不少80后、90后直呼“爷青结”。

这些“童年的回忆”你还有印象吗

破产的消息让人意外,却也在情理之中。自2019年起,小霸王文化已牵涉多达98起司法案件,其中涉及多起股权投资款的纠纷,此次申请破产已是必然的结果。

梳理小霸王36年的历史,它曾在上世纪90年代作为“国民掌机”而红极一时,然而最终因时代局限和创新乏力走向没落,着实令人唏嘘。

1984年2月16日,邓小平在上海市展览馆提道:“计算机普及要从娃娃抓起。”此后在国内掀起了一股计算机热潮,而小霸王也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建立的。

小霸王诞生于1987年,其前身隶属于中山市怡华集团的中山日华电子厂。1989年,小霸王品牌的创始人、如今步步高集团的董事长段永平从浙江大学结业后,南下来到了这家逐年亏损的电子厂当厂长。段永平敏锐地看到正在国外大热的FC游戏机(国内俗称“红白机”)的前景,于是决定全厂转型做游戏机。

1991年6月,小霸王耗资40万元在中央电视台播出第一则广告,即“拥有一台小霸王,打出一个万元户”有奖销售活动“小霸王大赛”,当年中国共卖出300万台游戏机。由于产品过硬,服务周到,企业很快迎来了一个急速发展的时期。1992年,日华电子厂更名为“中山市小霸王电子工业公司”。

1993年,小霸王研制出第一代小霸王电脑学习机,这台学习机除了游戏手柄外,加入了鼠标、键盘等非纯粹游戏功能的配件。1995年,小霸王的产值已经达到8亿元,在国内同类游戏机厂家中一骑绝尘。

小霸王为何会如此成功?有分析人士认为,小霸王能够精准地把握住当时国人“求机不得”的需求。

20世纪的最后十年里,个人电脑已经逐渐引入国内,但高昂的价格让大多数家庭望而却步。而小霸王学习机作为一款“电脑学习机”,是一款理想的电脑入门工具,而价格只有个人电脑的四十分之一,只要两三百元,这是普通收入者都能接受的价格。

同时小霸王很善于使用营销策略和广告攻势,在前互联网时代里,电视机是国人获取信息的主要方式。1994年,为了推广学习机,小霸王用重金聘请了成龙拍摄广告:“你拍一,我拍一,小霸王出了学习机……你拍四,我拍四,包你三天会打字。”这条“望子成龙小霸王”的广告在央视黄金时段播出,巧妙地迎合了中国人“再苦不能苦孩子”的心理,让“小霸王学习机”成为亿万国人家喻户晓的名字。

1995年8月28日,公司总经理段永平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向怡华集团提出辞职。

在段永平后来的自述中,离职的原因是“理念不合”。早在1994年,段永平就向怡华集团提出股份制改造,然而迟迟得不到回应。在第二次提出申请被拒后,他选择了出走,不久后在离中山一江之隔的东莞建立了步步高集团。

段永平的出走给小霸王的影响是“毁灭性”的,他带走了开发部的“四大天王”、总经理助理以及包括外销、工程、生产在内的整个中层,同时也带走了与小霸王联系密切的24家经销商。此后小霸王的销量迅速衰败,很快退出了国内电器行业的第一梯队。

屋漏偏逢连夜雨,进入新世纪后,小霸王作为游戏机厂家,也开始面临政策上的压力。2000年《光明日报》先后发表了《别让游戏机害了一代人》《电脑游戏:瞄准孩子的“电子海洛因”——由一位母亲的控诉引出的暗访》,引爆了主流媒体对电子游戏的集中声讨。直到今天在很多中老年群体中,电子游戏仍然是“洪水猛兽”的形象。在强大的舆论压力下,小霸王也被迫转型,逐渐向煤气灶、电饭锅等家电及其他电子领域发展,作为一家以游戏机起家的企业,小霸王一度有近十年的时间未真正涉足游戏领域。

另一个挑战则是个人电脑的进一步普及,2001年末,中国大中城市家庭的电脑普及率已经达到百分之七十。而小霸王作为电脑的下位替代品,已然跟不上时代。

在十几年的时间里,小霸王也做过创新的尝试。2016年3月,经过近13个月的谈判,小霸王正式签约全球最大的游戏芯片供应商AMD公司,定制VR主机芯片,跨入VR新产业。小霸王成为全球继微软、索尼、任天堂之后第四家也是中国第一家拥有高端主机芯片的公司。

然而一切为时已晚,在“国产游戏机禁令”的十几年里,微软、索尼、任天堂等游戏业巨头已经发展出成熟完整的主机游戏生态,而在国内,靠“红白机”起家的小霸王需要和已长成参天大树的PC端、手机端游戏厂家同台竞争。

这似乎也是很多风靡一时的电子品牌的命运。1998年,裕兴上市了第一台电脑VCD学习机,它抛弃了红白机的卡带,转用CD做游戏软件的介质。“学习上网加游戏,裕兴电脑VCD。”靠着“超强纠错”的卖点,VCD很快取代了FC红白机在市场上风靡,但最终也因为个人电脑的普及而陷入衰落。

与裕兴、小霸王同期的还有爱多VCD,1997年也是靠着成龙的一句“爱多VCD,好功夫”,市值一度高达十几亿元。然而1999年,爱多因内部股权纠纷及其他矛盾,陷入严重危机,公司很快走向失败。

……

有行业人士认为,这些诞生于改革开放初期的“前浪”电子企业,曾经因为大胆引进国外技术而站上时代的风口,然而随着时间推移它们只有“山寨”而缺乏自主创新,最终被时代淘汰,拍死在了沙滩上。

如今小霸王的身影渐行渐远,而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还有很多很多。

【记者】吴扬

(资料整理自网络)

【作者】 吴扬

南方探针

来源:南方+ - 创造更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