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常识】

冯谖客孟尝君》选自《战国策》

《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主要记叙的是战国时期谋臣策士们的言行。

《战国策》吸取《左传》、《国语》创作技巧并加以发展,使历史散文发展到新的高峰。

《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纵横家的政治主张和策略,展示了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作者并非一人,成书并非一时,书中文章作者大多不知是谁。西汉末刘向编定为三十三篇,书名亦为刘向所拟定。宋时已有缺失,由曾巩作了订补。有东汉高诱注,今残缺。宋鲍彪改变原书次序,作新注。吴师道作《校注》,近代人金正炜有《补释》,今人缪文远有《战国策新注》。

【相关故事】

冯谖弹剑 

孟尝君的父亲田婴是齐威王的儿子,齐宣王的弟弟。田婴为齐相十一年,共有四十多个儿子,孟尝君的母亲只是田婴的一个妾,地位不高。孟尝君本名田文(孟尝君是他的谥号),幼时即显露出与众不同的机智。长大后逐渐掌家事,广纳能人,声名渐显,成为战国四公子之一。

【解析】

战国时期各国盛行养士之风,士成为社会上一种特殊势力。最著名的养士者如齐国孟尝君,赵国平原君,魏国信陵君,楚国春申君(以上号称战国四公子),秦国吕不韦等,都广招门客至数千人,极力扩大自己的政治影响。本篇所记,就是孟尝君礼待食客冯谖,冯谖知恩报答,为孟尝君出谋划策、奔走效劳,使孟尝君既获美名,又得实益的故事。其中矫命烧债券之举,虽然目的是为孟尝君收买民心,但在当时历史条件下,是有一定进步意义的。关于这则故事,《战国策》和《史记》的记载颇有出入。

【赏析】

冯谖的形象特点是高瞻远瞩、颇具深远眼光、勇于自荐。

冯谖替孟尝君谋营的“三窟”指的是焚券市义、游说于梁、薛地建庙。

本文记叙冯谖为巩固孟尝君的政治地位而进行的种种政治外交活动(焚券市义,谋复相位,在薛建立宗庙),表现冯谖的政治识见和多方面的才能,反映出齐国统治集团内部和齐、魏等诸侯国之间的矛盾。冯谖善于利用矛盾以解决矛盾。他为孟尝君出谋划策,是基于士为知己者用的观念。他为孟尝君焚券市义,说明他认识到争取民心对巩固贵族统治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这是当时颇为流行的民本思想的反映。就这一点说,冯谖可算是策士中的佼佼者。他游说梁惠王,口上说如果梁迎孟尝君,将使梁“富而兵强”,实际却是为了使孟尝君能在齐恢复相位。这种权谋欺诈的作法,又反映出冯谖具有当时策士的共同特点。

一、通假字

1、使人属.孟尝君通“嘱”,嘱托,转达

2、能为文收责.于薛者乎通“债”

3、而性懧.愚通“懦”,懦弱

4、以何市而反.通“返”,返回

5、券徧.合通“遍”,周遍

6、不拊.爱子其民通“抚”,安抚

7、后年通“期”,满一周年

8、寡人不祥.通“详”,审慎

9、无纤介.之祸者通“芥”,小草

二、词类活用

1、左右以君贱.之也意动,认为……贱

2、孟尝君客.我意动以……为客

3、孟尝君怪.之意动认为……奇怪

4、先生不羞.意动..以……为羞.....

5、孟尝君怪.其疾也意动认为……奇怪

6、衣冠..而见之名作动穿衣服戴帽子

7、晨.而求见名作状在早晨

8、因而贾.利之名作状用商人的手段

9、未得高.枕而卧也使动使……高

10、西.游于梁名作状向西

11、于是梁王虚.上位使动使……虚(空)

12、不拊爱子.其民意动以……为子

三、特殊句式

1、判断句

1)乃歌夫“长铗归来”者也。

2)乃臣所以为君市义也

3)千金,重币也;百乘,显使也。

4)孟尝君为相数十年,无纤介之祸者,冯谖之计也。

2、省略句

1)愿寄食(于)门下

2)左右以(之)告(之)

3)乃有意欲为(吾)收责于薛乎?”

4)君(于)道中。

5)以(之)何市而反?

3、倒装句

宾语前置

1)贫乏不能自存

2)客何好 客何能

3)以何市而反

4、状语后置

1)愿寄食门下

2)食以草具

3)乃有意欲为收责于薛乎

4)迎君道中

5)齐放其大臣孟尝君于诸侯

5、定语后置

1)齐人有冯谖者

2)使吏召诸民当偿者

3)诸侯先迎之者

习题训练|选择题

1.下列关于《战国策》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记载了战国时期谋臣策士游说各国或互相辩难的言论和行动

B.是一部国别体杂史著作,也是一部优秀的散文集

C.包括策士的著作和史臣的记载,在秦统一前汇集成书。

D.善于述事明理,大量运用寓言、譬喻,语言生动,富于文采

2.下列各项中不是《战国策》的风格特点的是()

A.文笔恣肆,语言流畅

B.论事透辟,写人传神

C.善用寓言故事和新奇比喻

D.想象奇幻,描绘传神

3.以下哪一项不是《战国策》的别名?

A.《国策》 B.《事语》

C.《国事》 D.《国语》

4.因“文辞之胜”而被誉为“辩丽横肆”的先秦史学著作是()

A.《尚书》 B.《春秋》

C.《左传》 D《战国策》

5.冯谖为孟尝君所凿的“三窟”中没有()

A.以“市义”来赢得民心

B.利用梁王请贤来抬高孟尝君

C.以宗庙之重巩固孟尝君封地

D.修建城池来提高防御能

6.下列人物不属于战国四公子的是()

A.春申君 B.永安君

C.信陵君 D.孟尝君

7《冯谖客孟尝君》中冯谖最突出的性格特点是()

A.胸无远见

B.深谋远虑

C.贪图小利

D.粗犷豪爽

习题训练|字词解释

1.责毕收,以何而反?

2.使人孟尝君,愿寄食门下。

3.谢曰:“文倦于事,于忧。”

4.券遍合,起,矫命,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民称万岁。

5.齐王闻之,君臣恐惧,遣太傅黄金千斤。

6.寡人不,被于宗庙之

7.左右以君贱之也,以草具。

8.寡人不祥,于宗庙之祟。

9.谁习计会,能为文收于薛者乎。

习题答案

一、选择题

1.C 西汉末年,《战国策》经刘向整理编订成书。

2.D《战国策》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纵横家(游说之士)的政治主张和策略,展示了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没有想象。

3.D《战国策》一书有《国策》《国事》《事语》《短长》《修书》《长书》诸名。

4.D《战国策》因“文辞之胜”而被誉为“辩丽横肆”,对后世史传文和政论文发展有很大影响。

5.D 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6.B 战国四公子是指齐国孟尝君、魏国信陵君、楚国春申君与赵国平原君。

7.B 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二、字词解释

1.市:购买。

2.属:通“嘱”,叮嘱,求告。

3.愦:昏乱。

4.矫命:假托命令。

5.赍:送。

6.祥:通“详”,审慎。

7.食:供养,给......吃。

8.被:遭受。

9.责:同“债”,所欠的钱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