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谱抗生素

四环素类和酰胺醇类抗生素的抗菌谱极广,包括革兰阳性和阴性菌、立克次体、衣原体、支原体和螺旋体等,故常称为广谱抗生素。

四环素类概述

四环素类抗生素具有共同的基本母核(氢化骈四苯),仅取代基有所不同。它们是两性物质,可与碱或酸结合成盐,在碱性水溶液中易降解,在酸性水溶液中则较稳定,故临床一般用其盐酸盐。

【来源及分类】四环素类是由链霉菌产生的或经半合 成制取的一类碱性广谱抗生素。根据来源的不同可分为天然品与半合成品两类。天然品有金霉素、土霉素、四环素和去甲金霉素等。半合成品有美他环素(甲烯土霉素)、多西环素(脱氧土霉素、强力霉素)、米诺环素(二甲胶四环素)等。

【抗菌作用】抗菌谱广,对革兰阳性的肺炎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草绿色链球菌及部分葡萄球菌、破伤风杆菌和炭疽杆菌等;对革兰阴性细菌中的脑膜炎球菌、气单胞菌、弧菌、假单胞菌、屈挠杆菌、李氏杆菌、沙门杆菌、痢疾杆菌、大肠杆菌、流感杆菌、巴氏杆菌属、布氏杆菌等及某些厌氧菌(如拟杆菌、梭形杆菌、放线菌)都有效。此外,对肺炎支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放线菌也有抑制作用,还能间接抑制阿米巴原虫。但对铜绿假单胞菌、病毒与真菌无效。

【抗菌机制】四环素类属快速抑菌剂,在高浓度时也有杀菌作用。其抗菌机制主要为与细菌核蛋白体30S亚单位在A位特异性结合,阻止aa-tRNA在该位置上的联结,从而阻止肽链延伸和细菌蛋白质合成。其次四环素类还可引起细胞膜通透性改变,使胞内的核苷酸和其它重要成分外漏,从而抑制DNA复制。

细菌对四环素类的耐药性在体外发展较慢,但本类药物之间有交叉耐药性。大肠杆菌和其它肠杆菌科细菌的耐药性主要通过耐药质粒介导,并可传递、诱导其它敏感细菌转成耐药,带耐药质粒细菌的细胞膜对四环素类药物摄入减少或泵出增加。由于本类药物间存在密切的交叉耐药性。且因四环素类的广泛应用,近年来,细菌对四环素类的耐药状况较严重,一些常见的病原菌的耐药性很强,因此本类药物的应用受到限制。

抗菌作用的强弱依次为米诺环素>多西环素>美他环素>金霉素>四环素>土霉素。

【用途】本类药物在水产上可用于防治鱼类的细菌性疾病如肠炎病、烂鳃病、竖鳞病、烂鳍病、赤皮病、细菌性败血症等、海水鱼类弧菌病、龟鳖类及甲壳类的细菌性疾病等。

【不良反应】

胃肠道反应:本药口服后直接刺激而引起恶心、呕吐、上腹不适、腹胀、腹泻等症状,尤以土霉素多见,与食物同服可以减轻。除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外,常可发生食道溃疡。

肝损害:在超剂量应用时可出现恶心、呕吐、黄疸、转氨酶升高、便血等,重者可昏迷而死亡。

肾损害:正常应用无肾损害,但肾功能不全者可加重肾损害,导致血尿素氮和肌ET值升高等。

影响牙齿和骨发育:四环素类可沉积于牙齿和骨骼中,影响年幼动物骨骼正常发育。

局部剌激:本类药物盐酸盐水溶液有较强的刺激性,浓度过高可引起局部剧痛、炎症和坏死,故不可肌肉注射。

菌群失调:四环素类引起菌群失调较为多见,轻者引起维生素的吸收不足,也常可见到由于白色念珠菌和其它耐药菌所引起的二重感染。

【使用注意事项】

避免与抗酸药、钙盐、铁盐等同服。许多金属离子,包括钙、镁、铝、锡、铁等( 包括含此类离子的中药)能与四环素类药物络合而阻滞四环素类的吸收。

四环素类能抑制肠道菌群,使甾体类雌激素药的肝肠循环受阻,应予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