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效: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尿消肿、散寒通滞。
口诀:蚂蟥(麻黄)在寒(散寒通滞)水(利尿消肿)中喘(宣肺平喘)。
应用:
1.风寒感冒:为发汗解表要药,多用于表实证(无汗)。
2.咳嗽气喘:为治肺气壅遏所致喘咳要药。
3.风水水肿,风寒痹症,阴疽,痰核。
药理作用:
1.发汗:可能与阻碍汗腺导管对钠离子重吸收有关。
2.平喘:麻黄碱、伪麻黄碱、麻黄挥发油为其有效成分。麻黄碱平喘特点:化学性质稳定,口服有效,起效慢,作用温和,时间长。
3.利尿:D-伪麻黄碱作用最强。
4.解热、抗炎:挥发油具解热作用。
5.镇咳、祛痰:萜品烯醇为镇咳有效成分;挥发油具祛痰作用。
现代应用:感冒、支气管哮喘、低血压状态、鼻塞。(蚂蟥感冒了,引发哮喘低血压。)
注:心脏病、精神病患者,孕妇应避免使用麻黄碱;麻黄碱不得与咖啡因同用。
炮制方法:
1.麻黄:去木质茎、残根及杂质,切段或洗净闷润后切段。
2.蜜麻黄:将开水稀释的炼蜜与麻黄拌匀,文火炒至不粘手。
麻黄:炼蜜=100kg:20kg。
3.麻黄绒:麻黄段碾绒。
4.蜜麻黄绒:将开水稀释的炼蜜与麻黄绒拌匀,文火炒至深黄色不粘手。
麻黄绒:炼蜜=100kg:25kg。
炮制作用:
①蜜炙后性温偏润,辛散发汗作用缓和,以宣肺平喘力胜②碾绒作用缓和,适于老人、幼儿及虚人风寒感冒③蜜麻黄绒作用更缓,适于表证已解而喘咳未愈的老人、幼儿及体虚患者。
来源:麻黄科植物草麻黄、中麻黄或木贼麻黄的干燥草质茎。
性状鉴别:
1.草麻黄①呈细长圆柱形,少分枝②表面淡绿色至黄绿色,有粗糙细纵脊线③节明显,其上有膜质鳞叶;裂片锐三角形,先端灰白色、反曲,基部筒状、红棕色④体轻,质脆,易折断,断面纤维性,周边绿黄色,髓部红棕色、近圆形⑤气微香,味涩、微苦。
2.中麻黄:多分枝,有粗糙感,断面髓部三角状圆形。
3.木贼麻黄:多分枝,无粗糙感,裂片上部短三角形,先端不反曲,基部棕红色至棕黑色。
显微鉴别:
草麻黄①粉末棕色或绿色②细胞呈类长方形;气孔特异,保卫细胞侧面观呈哑铃形或电话听筒形③纤维多而壁厚,其上有砂晶和方晶④髓部薄壁细胞木化和非木化,含棕色或红棕色物质。
主成分:三种麻黄均含左旋麻黄碱和右旋伪麻黄碱,且木贼麻黄含量>草麻黄>中麻黄。生物碱主要存在于麻黄草质茎节间的髓部。主要成分麻黄碱具有升压、兴奋等作用;伪麻黄碱有抗炎作用。
麻黄
麻黄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