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的主要是130分钟的版本,有了解一些其他版本差异的内容来了解这部电影。
关键词:生活
叶问:
我七岁学拳,四十之前,未见过高山。到第一次碰到,发现原来最难越过的,是生活。
宫二:
所谓的大时代,不过就是一个选择,或去或留,我选择了留在属于我的年月,那是我最开心的日子。
故事讲的是宗师,讲的是功夫,呈现的画面是大时代背景下的人世间的悲欢离合。
宫宝森作为一代大师,秉承观念:一口气点一盏灯。念念不忘,必有回响。有灯,就有人。继承上一任中华武术会会长叶云表的拳分南北,国无分南北的理念,力促北拳南传。
一片诚心,结果师哥劝诫,弟子暗中较劲,女儿明确劝阻,而南方武林也是敌意满满。不要说北拳南传,到最后自己的宫家六十四手,形意拳与八卦掌,一刚一柔也自相争斗,断了传承。应了师哥那句话:暗事好做,明事难成。
宫家在现实中桃李天下,那么影片特意设置这个情节,编剧,导演又是因何感悟而设定此情节呢?
老子的道德经云: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
八卦掌,形意拳不是宫家所发明创造,八卦掌与形意拳来源是从无到有逐步演化的一门功夫,是宫宝森把他们发扬光大了。就像叶问没有发明咏春但是咏春因为叶问而名扬四海,而李小龙开宗立派创立截拳道。
而宫二与马三的恩怨情仇断了的是宫家的这个门派的传承,而不是断了八卦掌与形意拳这两门武术。
如同生活,生活中我们有许多前人总结的经验,依循前人的经验我们会少走很多弯路。但是一味遵从前人的经验,就忘却了,前人的路也是从没有路的情况下一步步趟出来,新的人要善于去发现新的经验,不可墨守成规。
这样强烈的情节冲击,验证的宗师的主题也反馈了生活的本质。宗师之所以为宗师,指在思想或学术上受人尊崇而可奉为师表的人。然而后人要突破就要有创新,一个宗师的出现往往是下一个宗师需要突破的藩篱。
道可道也,非恒道也。万事万物有其运行的规律,但是这个规律既不是在任何情况下一成不变,也不是永恒不变的。
所以学武之人的三重境界:见自己 ,见天地,见众生,实际也是人生在世的三方面的处世认知。
见自己,就是 既要宁可一思进,莫在一思停;也要懂得放下,也就是宫老爷子对宫二说的退,劝马三的回首。本质是不要一叶障目,管中窥豹,人各有长,自然各有所短。
在大年夜打斗之前,宫二与马三都只会进,不思退,他们把武学(专业,技能,手艺)的极致精神都代入到生活中。我们身边或多或少都要这样的人,在某些方面是业内拔尖的人物,这种人的口碑有时候很极端,一种是傻,一种是霸道,个人想来这就是宫二,马三的现实版。技术领域是技术领域,生活是生活。
一个人要见自己是不容易的,你我他都会以自己的三瓜两枣的能力跑到别人领域里面去指点江山。
大部分做不到见自己,就是执念太深。不是不能有执念,是要分对象。不可一言概之。
如果马三能思考宫老爷子其实把他当做亲人看待的,或许在最后一斗中就不会只思进,如果留下五分力道,或许一切还有余地,可惜,他那时候还没见自己,等见到了,万事成空,故人已去。
所以丁连山说,做人就像做羹,火候很重要,火候不到,众口难调。一碗好羹,是几十年的火候。
见天地,就是和光同尘,明白水至清则无鱼,要懂得变。再清的水,你放一只鱼进去,这水就不是至清了。
丁连山对叶问说:一门里,有人当面子,就得有人当里子。一个门派,事情千头万绪,所以万事不能求全求美,为了成事,才有“暗事好做,明事难成”。
宫二与马三,就是面子不做好面子,里子不做好里子。面子想做里子的活,里子想站到面子前头,到最后毁宗灭派。
到个人,叶问说:“大成若缺”,有缺憾才能有进步。自己要看到自己的不足,更要如宫宝森说的:要见得别人的好,要允许别人比你高明。做人要有一定的容人之量。
见天地,简单理解就是要有敬畏之心,要懂得变通。
为什么宫二说自己见过天地,因为她奉了道,可是最后还是鼓起勇气向叶问做了情感的表白。一个选择把自己留着旧时光的人能超越自己的束缚,尝试走向感情。总归明白了生活的真谛,要遵循规矩,但是在不违背道义的前提下一定情况下要懂得变通。
见众生,两个字利他。
很多人会好奇,一线天的定位到底在哪里?算不算是宗师?他是不是应该和丁连山一个水平,如果一线天是宗师,那么丁连山是不是也要算宗师。
宗师,指在思想或学术上受人尊崇而可奉为师表的人。
丁连山没有收徒,他的认知与宫二是高度相似的,相对于创新,他们更愿意遵从老规矩,但是因为种种,他们或主动或被动都见过天地。但是如果可以选择,他们更愿意的是守规矩,见自己是他们惬意的人生感受。
而一线天,练武出生,因为时局主动进入时代洪流,风雨多年后,回归生活,既开理发店,也收徒,他有一句台词:八宝街朝天宫的东西在香港还能用。
宗师者,不破不立,一线天见过自己,也见过天地,收徒授业,就是以自己人生阅历点了一盏灯。宫老爷子说:有一口气,点一盏灯。眼前路,身后身。这盏灯,既要照着后人找到来的路,也要照耀后人前行的路,送一程。
见众生,就是因为见过自己,见过天地,所以人生都是过客,人生百态,但是宗师者,有一口气就要点一盏灯,有灯就有人,有人就有眼前路与身后身。点灯,就是利他,用自己照亮别人,要承上启下。
所以宫家六十四看似因为宫二,马三而断绝,但是宫家所传承的精神,却由叶问与一线天等新一代传承,这些人与宫家本身有其因果。所谓,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一字以概之为‘和’。
和,中华文化之美。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