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新县富池镇中心小学 王海意
“基于乡村振兴教研联盟机制创新研究”,我们课题组成员在我们的课题组组长曹裕义校长的指导下,对这个课题的几个关键词首先进行了一番学习,其中我在 学习“教研联盟”这个关键词时,脑子出现的是每学期令人紧张的“教研月”,我们富池镇中心学校会组织全镇学校开展讲课听课评课活动。前期分片区的集中讲公开课、听公开课,挑选出各片区出色的讲课老师,再在后期全镇集中讲公开课、听公开课、评公开课。当时心里想:诶,这不正是教研联盟开展的活动的一种形式吗?
这几年,我们富池镇开展的“教研月”活动中有一个主题——同课异构,即同一课不同的构思,同一课不同的老师授课。这是具体到某一课,不同学校不同老师进行摩擦并同时相互学习,我认为,这是一种小型到具体的联盟。
自己第一次经历“同课异构”是在2016年5月份。那会儿距离全镇展示课只有一个星期左右被告知要在全镇讲一节“同课异构”的公开课《太空生活趣事多》。当时自己很有压力,一是自己一直害怕讲公开课,二是这是二年级下册第32课(老教材),一篇二年级靠后的课文给一年级的孩子上不知道怎么偏重,三是在此不久前正好听了将跟我展示同一课的吴老师试讲《太空生活趣事多》,那我就想:为了符合同课异构,我就要避开吴老师的授课思路,难啊!同一篇课文,怎么能完全避开呢?好在我当时任教的学校的黄校长帮助我给我指点,他说:“虽是同课异构,但不一定一点也不能相同。比如曹校长给吴老师指导课题《太空生活趣事多》中的“事”字教学——事情太多了,把一个人(口)压扁,把一座山压倒,只好用一个钩子(亅)把事情都串联起来——形象又好记忆,会是开头的一个亮点,这么好的点我们为什么不跟着这样做呢?”另外黄校长还说:“吴老师处理这篇课文的方法是比较新颖的,但操作不好容易出现‘车祸现场’。既然我们的授课对象是一年级的孩子,重点是识字写字,那就不要管是几年级的课文,我们还是用传统的方法来处理,老老实实的先独立识字独立写字,再课文理解。只要我们把独立识字做得更细也是可以成为亮点。”听了黄校长这番话,我心里踏实了许多,静下心什么也不想按自己教学方式进行构思。
经过三天的构思设计,我在自己的学校进行了一次试讲。试讲完后,黄校长进行了点评,对于我采用“闯关模式——第一关:我会认、第二关:我会读、第三关:我会写”给予了肯定,说设计思路设计环节非常清晰,很干净,并且由认到读到写,逐步递进的节奏,符合一年级孩子的认知特点。在细节上,黄校长也给我提出了建议。在“第一关:我会认”那里,我对本课“我会认”的字词进行了细致的分类——物体图片类、翘舌音类、后鼻音类、词语大杂烩类(对前三类的检测和巩固),黄校长让我在词语大杂烩类前再加上一组“轻声词类”,因为本课“我会认”的生字有几个在本课组成的词是轻声词,可以作为重点教学,并且重点只教授“咳嗽”读音,再让学生带着举一反三,自主学会读准读自然“舒服、杯子、喷头”的轻声,我只需个别指导。针对“第三关:我会写”部分,黄校长看我试讲的进度提醒我时间问题,让我重新布局写字教学,得取舍,得灵活,得留有空间。本课共8个“我会写”的生字,还剩七个没指导,先得整体分析字形特点,再根据时间来定指导示范书写多少生字,时间充裕多示范,时间不足留给下节课,但我必须得准备好“须、能、飘、必”正确示范书写。过后我进行了几番修改,写了一遍又一遍的详细设计。
终于,5月18日上午,富池镇中心小学,我的《太空生活趣事多》展示出来了。按前面磨课那样设想的来,第一关第三关处理比较自然,但第二关处理比较吃力。本来“第二关:我会读”是要求读通读顺含有“我会认”的字词的句子,或者说第二关的最大存在是第一关,第二关是对第一关学习效果的检测和巩固,在字词句意和课文的理解就简单带过,所以专家老师评我的课时就说指导课文朗读偏少,课堂的朗朗读书声少了,导致一年级课堂没那么生动活泼,再是字义词义指导还不细致。我一一记好老师的评论。
第二节课就是吴老师展示她的《太空生活趣事多》。讲完稍轻松的我认真地听她的课,心里与自己的进行对比,对于自己处理不好的点看她是怎么处理的。当时她的课对我吸引最大的是她对整篇课文的处理方法,就是上文说的很新颖但不易操控的“随文识字”,边读课文边进行识字教学,边梳理课文内容边识字教学,反过来,识字教学后又帮助理解课文内容。这该怎么操控的呢?吴老师仅用一张起思维导图作用的PPT来展示她的内容。她的这张PPT只是一张星空图,图上有几颗耀眼的星星,更耀眼的是这几颗星星背后其实是一个个“开关”,起着切换作用。怎么这样说呢?吴老师整节课就用一个问题“你认为太空生活什么有趣,你就读哪个自然段”贯穿课堂,然后吴老师就根据学生的回答选择接下来要讲授的内容,学生说走路那就学习第4自然段,学生说喝水那就学习第3自然段,这种现场生成的效果就是点“星星开关”实现的,需要呈现第4自然段点这颗星星,需要呈现第3自然段就点那颗星星来切换,这就让整个课堂那么灵活,更显随机性,学生自主性。再吸引我的就是吴老师精彩的随文识字教学了。比如讲授第2自然段睡觉部分,认识理解“舒服”这个词,结合课文的句子让学生回想自己躺着睡觉的感觉,然后让学生联想生活中还有那些让人舒服的状态,问学生“生活中还有什么让你觉得也很舒服的呢?”有的说“炎热的夏天吃上一口雪糕,那是多么舒服呀”,有的说“妈妈织的毛衣穿在身上多么舒服啊”,有的说“同学们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我们上课很舒服”……一个个画面展现眼前,孩子们绝对理解了舒服,同时也锻炼了孩子们表达的能力,接着又指导孩子们带着这舒服的感觉朗读文中的句子“在宇宙飞船里,站着睡觉和躺着睡觉一样舒服”。随文识字下具体的识字方法还有加上动作的,教学“咳嗽”,就让学生咳嗽,吴老师和学生一起咳嗽,演饰文中宇航员应怎么咳嗽;认识“塑料杯”就出示实物或事物图片。方法也是多种多样,丰富多彩,但吴老师总的更注重字义词义,方便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我和吴老师的“同课异构”课讲完了,听课老师和专家老师虽偏向于吴老师的《太空生活趣事多》,包括我自己也很喜欢吴老师的这节课,但更重要的是我明白了“同课异构”的较量擦出的火花,必然有大有小,但两种或大或小的火花合在一起了,那就更加大更加闪亮。《太空生活趣事多》擦出的火花,对于我或吴老师个人,讲前肯定绞尽脑汁,在这过程就一直在学习一直在想点,同时还不断与经验丰富的老师或师父交流并得到他们的帮扶指导,讲后相互对比,相互吸收,相互改进,共同进步。对于来听课的老师,两节课对比,见到同一课不同的处理方法,也可以吸收,再融入自己的教学,达到大家进步,这不正是教研联盟所要达到的吗?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