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有其独特的价值体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今天,我们提倡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从中汲取丰富营养,否则就不会有生命力和影响力。比如,中华文化强调“民惟邦本”、“天人合一”、“和而不同”,强调“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强调“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主张以德治国、以文化人;强调“君子喻于义”、“君子坦荡荡”、“君子义以为质”;强调“言必信,行必果”、“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强调“德不孤,必有邻”、“仁者爱人”、“与人为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入相友,守望相助”、“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扶贫济困”、“不患寡而患不均”,等等。

——2014年5月4日,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

出处

出自《论语·里仁》。

原文: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释义

孔子说:“有道德的人不会孤立无援,一定会有志同道合的人与他为邻。”

启悟

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多年延绵不断的文明历史,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着中华民族的独特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中华文化深厚土壤中扎根、成长和发展起来的,传承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是推动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发展进步最深沉的力量。

今天中国人的物质生活有了极大的提高,精神世界的丰富,道德修养的提升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也可以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德不孤,必有邻”,青年人作为社会的中坚力量,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青年的思想往往决定了社会的发展方向,青年人的道德境界也决定了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准。青年人应该认识到自己所处的重要位置和积极作用,从我做起,将聚集在心中的正能量充分释放出来,带动身边的人一同向善向美,在完成自我成长自我提升的过程中,获得快乐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