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第十七章·阳货篇》“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这段话历来有很大争议,一般采用的最为广泛的说法,即来自朱熹《四书集注》:“只有女子和小人是很难培养自己的心性的,亲近了,就会不守礼仪,疏远了,又会埋怨你。”
而另有一种解释,将该句中的“女”训为“汝”,译文“你这臭小子与小人最难养也”。
为什么会有后一种解释呢?其实只是某些现代的所谓学者,强调说明孔子并没有歧视女性,是圣人。这一点我觉得颇为牵强。在那个时代男女并不平等,对女性有性别歧视是普遍现象,孔子也不例外。
至于孔子是“圣人”还是“孔老二”,其实乃后人根据自己的意愿或需要,有意或无意的拔高、贬低,都是违背了历史客观本来面目的。
即使孔子歧视女性,也说过“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这样的话语,但并不能抹杀孔子作为儒家“圣人”本来的高度,就如《列子·汤问》篇里“两小儿辩日”,使“孔子不能决”,以及“孰为汝多知乎?”的嘲讽。但“两小儿”终就是“两小儿”,而孔子仍不失为孔子,并不会因这一点而影响孔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应有的地位。而任何攻其一点,不及其余的方法都是片面的,甚者为达到拉黑的目的,其手段更是可悲的。
对于后一种解释,我想说几句,不知春秋时代的中国与当时说英文的西方国家有没有外交往来,如果有的话,我认为将该句中的“女”训为“You”则更贴切。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