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宋宇晟
实习生 王新月
持续一周的国花评选23日出结果了。
中国花卉协会通报,截至2019年7月22日24时,投票总数362264票。
中国花卉协会官网截图。
其中,同意牡丹为国花的居首位,共288747票,占79.71%;第二名,同意梅花为国花的占12.30%;第三名,同意兰花为国花的占2.48%;第四名,同意荷花为国花的占1.89%。而同意菊花、月季、茶花、桂花、杜鹃、水仙等为国花的选项,投票赞成的比例均不到1%。
中国花卉协会官网截图。
国花评选牡丹胜出随即登上微博热搜榜。花协表示,此次民意调查的结果将作为向相关部门提出国花建议方案的参考。
对于这样的评选结果,有网友觉得牡丹当之无愧。
也有网友表示,自己曾在牡丹和梅花之间纠结,不过最终还是选择了牡丹。
虽然中国国花至今没有确定,但在花卉的江湖中,一直有牡丹的传说……
牡丹“国花”史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在关于牡丹的记忆中,不少中国人都会提到这样一句唐诗。
可见,唐代时,牡丹已分布在长安、洛阳等地。
盛放的牡丹。韩章云 摄
当时,牡丹即已成为文人、显贵喜爱的花卉。有诗文笔记显示,唐时元稹、刘禹锡等名流私宅均有牡丹的踪迹。
宋初陶毂《清异录》记载过这样一个故事——
五代时,周世宗派使者南下接触南汉君主刘鋹。南汉一方很是傲慢,大夸其国势,接待人员赠送茉莉花,称作“小南强”。后来宋灭南汉,刘鋹被押到汴京开封,见到牡丹,大为惊骇。北宋官员故意说,这叫“大北胜”,将牡丹用作大国气势的象征。
据说,到北宋中,已有人将牡丹称为“花王”。
盛放的牡丹。韩章云 摄
而牡丹与“国花”二字联系到一起则要到明代。
有研究考证,现存最早的相关记载是明代李梦阳的《牡丹盛开群友来看》一诗:
吾家何处牡丹园,扬子岗西古宋原。忽有芳菲妍岸阁,岂期车马驻江村。怜香实怕青萝掩,在野虚愁蔓草繁。碧草春风筵席罢,何人道有国花存。
这首诗虽然是在感慨开封故园牡丹的荒凉冷落,但确已将“国花”二字代指牡丹。
资料图:今年4月在故宫举行的牡丹展。中新社记者 杜洋 摄
到明万历年间,“国花”二字成了建筑之名。
有文献显示,当时北京西郊极乐寺有“国花堂”,其中栽种的正是牡丹。
需要说明的是,古人所说的“国花”和今天我们所说的“国花”并不相同,是指远超群类、冠盖全国之意,当然也不具有现代民族国家的象征意义。
不过,也正由于牡丹在历史上的地位,不少网友此前听说投票选国花的第一反应是,难道牡丹不是国花吗?
微博截图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