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为爱殉情,究竟值不值得?
1774年,歌德的书信体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一经出版,就在欧洲掀起了一股“维特热”。
少年维特爱上有夫之妇,求而不得,自杀殉情。
于是,成百上千的痴情少年少女,深受震撼,竟也模仿起维特来了。
那么,这部小说到底写了什么,能让人情感共鸣,甚至不惜用生命去追逐呢?
大家好,今天为您带来德国作家歌德的作品《少年维特之烦恼》。
少年维特能诗善画,极具浪漫情怀,也多愁善感。
初春时节,维特告别家人,来到一个偏僻的小山村,想要在自然美景中忘却烦恼,寻找快乐。
这个小山庄对于维特来说,简直是人间仙境。
这里树木繁盛,百花争艳,山谷中萦绕着缥缈的水雾,飞流而下的瀑布,清澈的溪流在草地间蜿蜒前行,一切都是那么清新自然。
维特感到了久违的安逸,大自然的奇妙有趣,深深吸引了维特。
维特与当地人混得也十分熟络。
当地人单纯友好,善良好客,时常聚在一起,喝酒聊天,结伴旅行,举办舞会,忙碌各种活计。
维特很喜欢跟这些村民打交道,他们虽然生活简朴,但生活悠闲自在,好像每天都很愉快。
其中一个农夫最让维特印象深刻,农夫受雇于一个独居的寡妇,却爱上了这个女主人,只求能守护在女主人身边,看着女主人,农夫便会心情愉悦,那种纯洁干净的感情让维特大受震撼。
也期待着能获得这样美好的爱情。
维特还特别喜欢这里的小孩子,他的大部分时间也都是跟孩子们待在一起,与孩子们嬉戏玩闹,给孩子们分发糖果,维特也丝毫不觉得无趣。
在这样无忧无虑的生活中,维特认识了那个他命中注定要飞蛾扑火的人。
在一场舞会前,维特和他的舞伴坐着马车去接另一个要参加舞会的少女绿蒂,舞伴特意叮嘱维特,绿蒂已经订婚了,未婚夫在外地处理父亲的丧事。
可是维特并没有把这件事放在心上,还对绿蒂一见钟情。
那是维特一生都难忘的场景。
绿蒂穿着十分朴素的白色连衣裙,只有胸襟和袖口处点缀着粉红色的蝴蝶结,正在给她的弟弟妹妹们分面包吃。
绿蒂温柔地把面包一块块地递给孩子们,那些得到面包的会用天真可爱的语气说谢谢,然后走到一旁去吃,没得到面包的都使劲地举着自己的双手。
绿蒂始终保持着微笑,对每一个孩子都热心体贴。
维特看愣在原地,脑海里一直是绿蒂分面包时的音容笑貌,直到坐上前往舞会的马车,才回过神。
马车上,大家随意聊天,提及几本书,维特发现绿蒂的看法很有见解,谈及威克菲尔德牧师,绿蒂的评价理智又客观,这让维特再也按捺不住激动,与绿蒂倾心交谈起来。
交谈中,维特发现绿蒂的脸因为其语言更加生动了起来,维特从没觉得一个姑娘这么好看过。
舞会上,维特邀请了绿蒂跳舞。
他们一起跳华尔兹,敏捷旋转的身体,轻松自在的舞步,维特拥着绿蒂,感觉就像拥着一个不染纤尘的仙女。
绿蒂的眼睛像天上闪亮的星星,又像海里耀眼的黑珍珠。
也许不仅仅是眼睛,绿蒂的一切都吸引着维特,让维特沉醉不已,仿佛周遭的声音都消失了,只有绿蒂,他的女神在。
可是绿蒂自己亲手打破了维特的幻想,她或许看出了维特对自己的在意,便告诉维特自己有未婚夫叫阿尔贝特,是个好人。
维特霎时感觉晴天霹雳,如坠深渊,即使当初在马车上就知道了这个消息,但当时并不在意,如今心境却不一样了。
维特无法自拔地爱上了绿蒂,就在这短短的几个小时里。
那时,舞会外面也正下着雨,伴着阵阵雷声和空气中清新的花草香。
绿蒂的眼里竟涌出了晶莹的泪花,她并非对维特毫无感情,只是她不能,也不该移情别恋。
维特也情不自禁地流下了眼泪,吻了吻绿蒂的手。
四目相对下,维特恍惚觉得绿蒂也是爱他的。
可惜绿蒂永远不可能那样做。
绿蒂的母亲是位贤惠的女性,她在自己即将去世前,嘱咐绿蒂代她操持这个家,照顾好父亲和弟妹,她还把绿蒂托付给阿尔贝特。
母亲临终前殷殷教导,看着绿蒂和阿尔贝特,一脸欣慰的画面始终停留在绿蒂脑海里,绿蒂不能忘,也不会忘。
守护家庭,遵守母亲的遗愿就是绿蒂的职责。
但是维特是个情种,从遇见绿蒂开始,他的世界原有的秩序全被打破,绿蒂成了维特的全世界,成了维特的唯一。
维特搬居到瓦尔海姆,这里距离绿蒂的家只需要走个半小时的路。
而随着和绿蒂相处得越多,维特对绿蒂的爱意与日俱增。
只要人们聊天谈论到绿蒂,一旁的维特就会露出傻乎乎地笑。
每天都迫切地想要见到绿蒂,若是见不到,便打发佣人去找绿蒂,让佣人带回来绿蒂的新消息,带回来绿蒂的气息。
有时跟绿蒂嬉笑玩闹时,身体在不经意间触碰到绿蒂的身体,维特便感觉到体内的血液正快速流动着。
没错,维特对待绿蒂过于虔诚,亲吻绿蒂写的纸条,无时无刻不在想绿蒂。
往日绘画作诗的活动,都中断了。
维特完全不能思考其他事情,跟绿蒂在一起的时光总是那么快乐,那么让人沉溺。
可是好景不长,绿蒂的未婚夫阿尔贝特从外地回来了。
阿尔贝特忠厚和善,和每个人都能愉快地相处,对爱慕绿蒂的维特也很好,是个沉稳有礼貌的青年。
这让维特更加痛苦,阿尔贝特比他优秀,比他更适合绿蒂。
维特再也不能经常和绿蒂待在一起,阿尔贝特才是那个名正言顺能守护在绿蒂身边的人。
即使,阿尔贝特不在乎维特跟在一旁,维特却感到悲哀。
周围的风景依旧是美丽宜人,维特的好心情却没有了。
待在这里,看着绿蒂和阿尔贝特恩恩爱爱只会让维特更加抑郁。
于是,维特打算离开这里,听从朋友威廉的建议,去使馆上班。
离开之前,维特去见了绿蒂。
月亮高悬,撒下银白色的光辉,四周都静谧着,只有维特静不下来,心里好像一团火在燃烧。
他就要离开这美丽的地方,离开美丽的人儿,想到这,维特的眼泪就滚落了下来,他忍不住地抓住绿蒂的手,说:
“绿蒂,不管在什么地方,我们都会相遇!”
绿蒂不知道维特内心的挣扎,不知道维特要悄无声息地离开,她像平常一样在树林里轻巧地穿行,直到给维特留下一个小白点,消失不见。
就像大梦一场,维特回到了现实世界。
在使馆工作的维特并不快乐。
人人思想呆板,阿谀奉承,老派守旧。
只知穿衣打扮,从不注重自己内心修养,为了自己的利益和地位,无所顾忌,贪婪不知节制。
维特努力去适应这样的生活,却发现自己根本做不到。
上司公使大人总是刁难维特,给维特下达各种无理的要求,初入社会的维特也不管,完全按照自己的决定来处理事务。
公使便把维特的劣行上报到宫廷,维特就受到了部长的警告。
部长其实很赏识维特,但是年轻人做事总是跟上司起冲突是不好的,是该磨一磨维特的棱角。
维特很闷闷不乐。
生活的挫折也让他更加思念绿蒂,把所有的希望和美好都寄托在绿蒂身上。
其实维特在这里还是认识了一个不错的朋友C伯爵。
C伯爵知识丰富,待人热情,又心怀理想。
维特与C伯爵很谈得来,很快就引以为知己。
一次C伯爵家里举行宴会,维特不明就里地继续待在C伯爵家里,引来了达官贵人的排斥和厌恶。
这些自以为是的达官贵人,上流社会的贵族们认为维特一个工人阶级出身的下级职员,是不配参加他们的宴会的。
C伯爵只好先请维特回家。
那些不屑一顾的眼神,那些嘲讽的话语,深深地打击了维特。
并且这件事一出,往日与维特交好的女性朋友B小姐也对维特态度大变,不愿与维特再有交际。
维特再也受不了了,提出了辞职,去投奔一位很正直善良的侯爵。
侯爵是一位好人,热情地招待维特,可是维特还是不快乐。
维特整天无所事事,想要找侯爵聊天,却发现两人说的内容牛头不对马嘴。
维特本就是个更注重内心的人,他认为一个人最应该得到重视的地方就是心灵。
侯爵不能明白维特的内心所想,这让维特很难受。
所以过了一段时间后,维特还是回到了绿蒂所在的小山村。
可这里,却是物是人非了。
绿蒂已经嫁给了阿尔贝特,成为了人妇。
曾经维特认识的那个爱慕女主人的年轻农夫,已经被女主人辞退了。
农夫告诉维特,他因为一天比一天更迷恋女主人,以至于神志不清,整个人像着了魔一样,浑浑噩噩。
终于有一天,农夫忍不住向女主人倾诉了自己的情感。
女主人起初拒绝了农夫,但并不反对农夫的拥抱和亲吻。
但是女主人的弟弟担心自家财产被农夫分走,就到处宣扬农夫的丑事。
女主人顶不住舆论的压力,辞退了农夫,并重新找了一名做杂活的工人。
维特感到唏嘘不已。
其实他这次回来,也有些风言风语。
对于维特来说,他一事无成,鄙夷一切腐朽的事物,却是无力改变的懦夫,便深感愤懑、苦闷。
此时的绿蒂不仅是维特爱慕的对象,还是可以畅所欲言的知音,是荒诞世界里坚守纯真与安宁的港湾。
但是人们认为维特的存在是在破坏阿尔贝特和绿蒂之间的关系,是个插足的人。
受到亲友嘱咐的阿尔贝特也对维特有了一些微词,不想要维特总是打扰他们的家庭生活。
对于绿蒂而言,她知道阿尔贝特无疑是能保障自己和弟妹幸福生活的最佳人选,不会令自己失望。
可是她对维特也念念不忘,他们之间存在某种默契,对人对事的看法也十分相同,这一切都让她对维特有了深刻的感觉。
所以绿蒂既与维特保持着朋友的界限,又无法不心痛维特的痴情。
这种感情的纠葛最是难处理。
维特没有办法处理好自己的感情波折,也没办法帮助别人的感情。
年轻的农夫终究无法忍受与女主人的别离,在向维特倾述自己的苦水之后,竟然又偷溜回女主人家,杀死了女主人新聘用的农夫。
年轻农夫对维特说:
“我不允许她和别人在一起,除了我,她不属于任何人。”
这便是农夫杀人的原因,爱到极致便是恨。
维特有感于这种痴情,认为农夫的做法有情可原,便为农夫出庭辩护。
但纵使维特费尽唇舌,法官依旧不愿对农夫放宽处理,坚持依照法律处决农夫,甚至评判维特简直无药可救,竟然对一个杀人凶手产生了怜悯。
法官的话让维特大受打击,他写的每张字条都透露出绝望的思想。
随着解救农夫的行动宣告失败,他变成一具没有灵魂的空壳,整日酗酒,内心的彷徨和痛苦与日俱增,轻生的念头也越来越严重。
与绿蒂的重逢也并没有让维特快乐起来,绿蒂有意地跟维特拉开距离。
一次,维特去拜访绿蒂,绿蒂请求维特不要经常过来找她,让维特克制一些,还劝维特放弃她。
绿蒂这样对维特说:
“您爱着的人不能和您在一起,她除了对您表示怜悯外,无法再为您做更多的事情,放手吧!做一个豁达的君子。”
这让维特特别愤怒,绿蒂的话是赤裸裸的现实,是冷酷的社会规则,好像他只有那样做,才能在这个社会生存下去一样。
此刻,维特关于和绿蒂的所有的幻想终于完全破灭,他的心仿佛是浸在冰冷的水中,他坚定了要自杀的决心。
圣诞节的前一天,维特再次找到绿蒂,给绿蒂念奥西恩的悲歌。
悲伤的情绪在两人身边环绕,诗歌带给他们亲身体验般的感觉,心灵相通的两个人痛哭起来。
维特忘乎所以地拥吻了绿蒂,绿蒂浑身发抖,既想推开维特,又怜爱于维特的深情。
最后泪眼婆娑的绿蒂送维特走出家门,便一把将门反锁。
维特试图留住绿蒂,敲打门,喊叫绿蒂的名字,可是门内始终没有什么响动。
维特只能绝望地高喊了一声:“再见!亲爱的绿蒂!”。
回到家后,维特让佣人去跟阿尔贝特借手枪,自己则继续写留给绿蒂的遗书,把爱与不甘写满,把遗憾与绝望写透。
最后,午夜十二点整,维特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也结束了自己的烦恼。
或许正是维特狂热的青年热血,不退却的浪漫情调,对自由和爱的坚持,才让他成了众多青年人的偶像,让人对他痴迷不已。
那么只要青年热血不曾冷却,少年维特之烦恼便永存。
只是这样年轻的维特,为生活的不自由而烦恼,为周围人的愚昧无知而烦恼,为官场的腐朽庸碌而烦恼,为社会的等级森严而烦恼。
逃无可逃的他,把爱情当做信仰,饮鸩止渴,还是让人伤怀的。
但我们也该明白,自杀终究是一种懦弱行为,是无济于事的逃避,是亲者痛的悲哀,不该被模仿的。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