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我国逐步恢复常态化运行,但是经济复苏基础尚不稳固、内部经济结构不平衡,叠加主要发达国家持续加息、需求放缓等外部环境不稳定因素,经济复苏尤其是二季度不及预期。毕马威中国于今日发布的《2023年上半年中国股权投资动态》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指出,在此背景下,创业投资和私募股权投资(下文简称PE/VC)市场的投资、募资和退出均受到了不同程度影响。但2023年上半年多地政府因地制宜设立产业母基金、打造“基金矩阵”,母基金规模翻番表现亮眼。同时,在政府鼓励资本市场支持科技创新的背景下,PE/VC支持企业在A股IPO九成集中在创业板、科创板和北交所。
本期报告是毕马威中国《中国股权投资动态》系列报告的第四期,从募集、投资和退出三个角度对2023年上半年中国股权投资市场的发展现状和特点进行了分析总结,并展望了未来的市场发展趋势。
募资
母基金规模翻番表现亮眼,新成立外币基金数量和规模出现分化
上半年PE/VC市场新成立基金共3,930支,同比减少12%;新成立基金规模3,642亿美元,同比减少3%(图1)。
图1:新成立基金数量及认缴总规模,季度值
▲数据来源:投中数据,毕马威分析
募资市场结构的头部聚集效应依旧显著。从金额和数量的分布来看,1亿美金以下的新成立基金占比近88%,但资金总额占比只有13%,与2022年上半年基本持平;50亿美金以上的基金数量占比为0.2%,金额占比21%,较2022年上半年的金额占比小幅下降了2个百分点(图2)。
图2:基金按规模分布情况
▲数据来源:投中数据,毕马威分析
母基金和政府引导基金上半年表现亮眼,均实现不同程度的正增长。其中,新成立母基金规模为770亿美元,在2022年同期324亿美元的基础上翻了一番多,大幅增长138%,超越政府引导基金重回主要基金类型第二名;新成立政府引导基金规模为569亿美元,同比增长25%(图3)。母基金的迅猛发展,离不开地方政府对优化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升级产业链、重塑价值链的重视。各级政府因地制宜设立产业母基金、打造“基金矩阵”,有助于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赋能。
图3:主要类型基金的规模变化,亿美元
▲数据来源:投中数据,毕马威分析
新成立外币基金数量和规模出现分化。尽管2023年上半年新成立外币基金数量达90支,较去年同期上升明显,但是外币基金规模为247亿美元,同比下降67%(图4)。
图4:外币基金募资数量及规模变化
▲数据来源:投中数据,毕马威分析
从地区分布来看,浙江、广东、安徽三省募资总额均超200亿美元,杭州创新基金(目标募集规模143亿美元)、广州金控创业投资母基金(目标募集规模146亿美元)和安徽省汽车产业链投资基金(目标募集规模143亿美元)是浙江、广东和安徽三省募资规模高企的主要原因(图5)。上海、北京募资额增长迅猛,分别同比上升609%、139%。
图5:2023年上半年全国排名前十省份及直辖市新成立基金数量及目标募资额,按基金规模排序
▲数据来源:投中数据,毕马威分析
投资
投资行业集中度高位保持稳定,制造业PE/VC投资金额升至行业第一
2023年上半年PE/VC投资数量和规模均出现不同程度下降。从投资数量看,上半年PE/VC投资数量为3,750笔,较去年同期下降31%。从投资规模看,上半年PE/VC投资规模为569亿美元,较去年同期下降6%,其中一季度、二季度投资金额分别为344亿、225亿美元,同比下降9%、1%(图6)。与此同时,股权投资延续投早、投小趋势,投资机构更关注早期投资及小企业,上半年种子轮、天使轮投资笔数占投资总量的19%,同比上升1.8个百分点(图7)。上半年人民币股权投资占总投资金额的76%,仍是股权投资主体,外币投资中美元投资占总金额的96%(图8)。
图6:PE/VC投资金额和数量,季度
▲数据来源:投中数据,毕马威分析 *注:投资金额中包含对部分未披露实际金额项目的估算
图7:PE/VC按轮次投资数量,笔
▲数据来源:投中数据,毕马威分析 *注:D轮及以后包括D、D+、E、E+、F、F+、G、H和Pre-IPO
图8:人民币和外币投资金额和数量
▲数据来源:投中数据,毕马威分析
*注:部分投资交易没有披露币种,由于多数未披露币种的交易发生在国内,因此将未披露币种的交易归入人民币。
2023年上半年投资金额前十的行业占PE/VC投资市场比重趋于稳定,占比91%(图9)。投资规模位居前五的是制造业、IT及信息化产业、能源及矿业、医疗健康和金融,分别占比17%、16%、15%、12%、9%(图10)。制造业PE/VC投资97亿美元,近几年来首次位居各行业第一,其中高端制造获得PE/VC投资33亿美元,遥遥领先于制造业其他细分领域。IT及信息化持续受到资本市场关注,其中半导体获得PE/VC投资60亿美元,占比67%,是IT及信息化投资中占比最大的部分(图11)。半导体、芯片等科技创新是构建国家竞争优势的有力支撑,有助于增强我国产业竞争力以及国际竞争力,叠加美国对华半导体出口管制持续加码,我国大力支持半导体等硬科技行业的发展,半导体赛道将持续活跃。能源及矿业上半年PE/VC投资总额为86亿美元,位居第三,其细分赛道中的电池与储能技术在上半年PE/VC投资金额68亿美元,位列二级行业第一。发展低碳、绿色的可再生能源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必由之路,电池等新型储能是推动能源转型的重要支撑技术之一,在“双碳”目标的引领下发展空间广阔。
图9:投资金额前十行业占投资市场比重
▲数据来源:投中数据,毕马威分析
图10:2023年上半年PE/VC投资金额前十行业,一级行业
▲数据来源:投中数据,毕马威分析
图11:2023年上半年PE/VC投资金额前十的细分子行业,二级行业
▲数据来源:投中数据,毕马威分析
从地区分布来看,PE/VC投资金额排名前十省份相对稳定,共投资473亿美元,占比83%。除上海受去年疫情影响的低基数效应导致的投资金额同比上升外,其他省(市)呈现不同程度下降。此外,江苏PE/VC数量升至全国第一(图12)。从城市来看,投资金额前五城市除北上广深外,宜宾两家企业的大额融资带动全市获得42.3亿美元投资额,排名全国第三(图13)。
图12:2023年上半年PE/VC投资金额排名前十省份
▲数据来源:投中数据,毕马威分析
图13:2023年上半年PE/VC投资金额排名前十城市
▲数据来源:投中数据,毕马威分析
2023年上半年共有276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获得不同轮次的投资,其中半导体芯片(39家)、高端制造(37家)、机械设备(33家)数量最多。上半年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共获得PE/VC投资50亿美元,部分新材料、储能、半导体等细分赛道企业获得大额融资(表1)。
表1:2023年上半年PE/VC投资金额前十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案例
▲数据来源:投中数据,毕马威分析
退出
退出交易数量同比下降26%,获投企业A股IPO九成集中在创业板、科创板和北交所
受并购数量大幅下降影响,退出交易数量较同期减少明显。2023年上半年,PE/VC退出交易数量1,879例,较2022年同期下降26%(图14)。以IPO方式实现退出的交易1,066例,占比57%,较去年同期提升16个百分点,IPO仍是PE/VC退出的主要渠道(图15)。
图14:PE/VC机构退出交易数量,例
▲数据来源:投中数据,毕马威分析
图15:PE/VC机构主要退出方式,例
▲数据来源:投中数据,毕马威分析
*注:通过清算及公开市场减持方式实现退出的交易数量极少,未作为主要退出方式之一列出,但交易数量计入总计。
2023年上半年,国内共有222家企业IPO,较去年同期增长15.6%。20家企业在美股IPO,是去年同期的5倍,29家企业在H股上市,较去年同期增加53%,企业赴境外上市热情重新点燃(图16)。上半年PE/VC机构支持的企业在A股上市的共121家,其中,在创业板、科创板、北交所上市的获投企业合计占比高达93%,较去年同期上升7.6个百分点(图17)。获投企业通过创业板、科创板和北交所等科技创新板块IPO的比例进一步提高,和PE/VC投小、投早、投硬科技的定位比较相符。我国重视科技创新,鼓励资本市场支持科技创新,科创板注重“硬科技”,创业板主要服务成长型、创新创业企业,北交所聚焦“更早、更小、更新”的初创科技企业。科创板、创业板、北交所等板块错位发展、相互补充,将为创新型企业提供更加完善的融资渠道。
图16:企业首次公开发行上市市场分布,家
▲数据来源:投中数据,毕马威分析
图17:2023年上半年获投企业A股板块分布,%
▲数据来源:投中数据,毕马威分析
2023年上半年,获投企业IPO分布行业广泛,制造业、IT及信息化和医疗健康行业位列前三,分别占比26%,19%和12%,其中高端制造、半导体等硬科技赛道是主要退出行业(图18)。IT及信息化、运输服务和生活服务行业的回报率3位列前三,分别为14.9、10.6和7.5倍,领先于其他获投行业(图19)。
图18:2023年上半年获投企业IPO行业分布
▲数据来源:投中数据,毕马威分析
图19:2023年上半年获投企业IPO退出回报率,倍
▲数据来源:投中数据,毕马威分析
IPO PE/VC渗透率回落,但仍处于较高水平。2023年上半年,145家上市公司有PE/VC机构背景,IPO PE/VC机构渗透率达65%,较去年同期下降6个百分点(图20)。
图20:IPO项目PE/VC渗透率
▲数据来源:投中数据,毕马威分析
2023年下半年趋势展望
随着下半年稳增长、促消费政策的相继出台,企业对于经营环境预期改善,投资者信心提升,股权投资市场有望回暖。
募资主体的政府化和国资化对基金管理者提出了新的要求
近年来,随着国际环境和国内经济发展动能的变化,我国经济和产业结构正在经历高质量发展转型,各地方政府及国资机构纷纷设立大规模的产业母基金和引导基金来支持当地重点产业的发展,出资主体和募资环境的变化对基金管理者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投资阶段,地方政府作为出资主体将招商引资做为主要诉求,基金管理者也相应需要从以往的跨地域和行业的分散型投资模式,向匹配政府相关需求的地域和行业聚焦型投资转变。此外,政府和国资背景的出资主体较市场化出资主体而言风险偏好较低,更倾向于中后期或成熟期项目,也对定位于投早投小的风险类基金在投资和退出周期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制造业、硬科技等赛道持续活跃,有望吸引更多资本流入
股权投资对制造业的支持逐步提升,制造业股权投资金额占比从2019年的11%上升至2023年上半年的17%,同时也上升至各行业首位。制造业是国民经济命脉所系,在做优做强实体经济,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政府针对不同类型制造业提供覆盖整个生命周期的投融资体系,为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提供资金支撑,预计先进制造等制造业仍将是重要的投资赛道,在未来将持续赢得资本市场青睐。另外,我国通过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支持硬科技发展,上半年在创业板、科创板、北交所上市的获投企业占比高达93%,硬科技赛道有望持续保持活跃。
企业上市环境持续优化,预计股权投资IPO退出进一步增加
随着资本市场改革的逐渐深入,注册制改革不断走深走实,企业上市板块和上市标准的选择更加多样,退出通道更加多元,融资渠道更加畅通,企业上市环境持续优化。另外,今年7月24日召开的政治局会议提出“要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 证监会也表示“科学合理保持IPO、再融资常态化,统筹好一二级市场动态平衡”。预计加强投资端建设、完善私募基金规则体系、持续推进对外开放等活跃市场的制度规则有望陆续出台,股权投资通过IPO退出有望进一步增加。
注释
1.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包括工信部公布的五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2.投资规模包括PE/VC以外的其他投资方金额,投资轮次包括上市前的各个轮次和上市及以后。
3.投资回报率 =(本次账面退出回报+前几轮实际退出金额-总投资金额)/ 总投资金额。
本文内容仅供一般参考用,并非针对任何个人或团体的个别或特定情况而提供。虽然我们已致力提供准确和及时的资料,但我们不能保证这些资料在阁下收取时或日后仍然准确。任何人士不应在没有详细考虑相关的情况及获取适当的专业意见下依据所载内容行事。本文所有提供的内容均不应被视为正式的审计、会计或法律建议。
?2023毕马威华振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毕马威企业咨询(中国)有限公司及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均是与英国私营担保有限公司— 毕马威国际有限公司(“毕马威国际”)相关联。毕马威国际及其关联实体不提供任何客户服务。各成员所均为各自独立的法律主体,其对自身描述亦是如此。毕马威华振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中国合伙制会计师事务所;毕马威企业咨询 (中国) 有限公司 — 中国有限责任公司;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 — 香港合伙制事务所。版权所有,不得转载。毕马威的名称和标识均属于毕马威国际的商标或注册商标。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