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够知道中国青年政治学院这所学校的人不多,除非是上了一定的年纪的人才知道,因为现在这所学校没有了。

但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那可是赫赫有名的存在,那个时候它的录取分数是超高,谁家的子女要是考上了这所学院,那场景可真是堪比范进中举。

今天我就来聊聊这个曾经的明星高校: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简称中青政。它是直属于共青团中央的高校。这所学校最大的特点就是“小”,创立之初比一所小学还要小,基本上5分钟就可以围绕校园跑一圈。一栋教学楼加一栋办公住宿混合楼,就是中青政的全部家底,上课前5分钟起床去教室上课完全来得及。

以前我国的部委办高校是很常见的事,基本上每个部委都有自己的直属高校,还有的部委办了不止一所。

像农业部就办了10几家,卫生部也办了10几家。

共青团中央也打算办高校,培养共青团系统的专业人才。

1985年9月19日,国家教委批准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正式建立

中青政刚一亮相便是惊艳四座,它在部分省市的高考录取分数是直逼现在的华东五校。

一个刚刚成立的高校,为什么会这么牛呢?

原来,这与当时中青政的办学定位有关,它定位的是培养青年工作的高端人才,在那个工作包分配的年代,中青政的毕业生很多直接去中央部委和省级的团委工作。

也就说毕业了就是进入体制内当官,在我国这个官本位思想比较严重的国家来说,这样的学校想不火热都不行。

再加上校名又是中国又是政治的,老百姓一看:哇噻,简直就是培养当大官的学校啊。

所以说当时的中青政是炙手可热,红得发紫。

当时的中青政不仅在各省招生的人数少而且还有严格的政审,毕竟是培养当官的学校嘛。

我以前听说某地有位考生考上了中青政,不仅是亲朋好友来祝贺,就连当地乡镇干部也上门来祝贺。

搭上包分配工作的东风,中青政着实地火了一把

可惜好景不长,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国家对大学生的工作不包分配了。

中青政的毕业生也要和其他的高校毕业生一样自己找工作,想要当官也要参加公务员招录考试。在这个考公难于上青天的年代,与其它高校相比,中青政毫无优势可言。

包分配工作的优势没有了,中青政就开始冷下来了。

由于学校专业单一,生源又没什么优势,中青政在后来的发展中慢慢的就与其他高校的差距越来越大,总体科研成绩被教育部下属的很多二本学校赶超。

勉强支撑了几年,2017年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本科教育并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现在的中青政是挂靠在中央团校里面每年招生少量的研究生。

从此以后,在中国的高校江湖中就只有中青政的传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