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养老保险的时代,养老金待遇主要还是多缴多得、长缴多得了。今天看到一位北京的退休人员,其养老金高达1.2万元以上。很多人可能会想,这会不会是机关事业单位的退休人员?退休待遇核准表显示,职工身份为工人,退休待遇表是企业性质。
这位参保人员的基本情况是这样的:1984年7月参加工作,退休时间是2023年5月,合计缴费年限38年零10个月。其视同缴费年限为16年零11个月,实际缴费年限21年零11个月。本人的实际缴费指数为2.1528,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余额为398277.37元。
退休养老金该怎么计算呢?
其实,全国各地的基本养老金计算公式一般都是包括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三部分构成。北京市也是这样,只不过过渡性养老金计算公式跟其他地方有所不同,是分为两部分计算的。
首先基础养老金部分,计算公式=退休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1+本人实际缴费指数)÷2×缴费年限×1%。
北京市由于还没有实现退休上年度社平工资全部过渡至全口径社平工资,现在都使用的是北京市公布的养老金计发基数,2022年是11082元。这不是2023年了吗?实际上当年的养老金计发基数一般得下半年10~11月份左右公布,现在还需要再等一等。
在北京市退休待遇审核表中,计发基数实际上等于退休当年的养老金计发基数×(1+本人实际缴费指数)÷2。即11082元×(1+2.1528)÷2=17469.66元。
缴费年限38年10个月,等于38.83年,基础养老金的金额是6783.47元。
第二,个人账户养老金部分是相对好计算的。个人账户养老金等于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余额÷退休年龄确定的计发月数。60岁退休计发月数统一是139个月。
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余额398277.37元,但是由于其视同缴费年限较长,可能有相应的军龄或者机关事业单位的工作年限,所以还可以享受一定的个人账户补贴。
个人账户养老金实际上等于(398277.37元+12897.34元)÷139个月=2958.09元。
第三,过渡性养老金部分。
首先是针对1992年10月之前的视同缴费年限,视同缴费指数都是按照1计算的。有关计算年限是8年03个月,因此这一部分基础养老金可以领取8.25%的养老金计发基数。8.25%×11082元,结果为914.27元。
第二部分是1992年10月至1998年6月期间的过渡性养老金,这是按照实际缴费指数来计算的。
5.75年×2.1528×1%×11082元,最终结果是1371.8元。
以上各个部分相加,基本养老金是12027.63元。
总体来说,上面的计算公式计算是没有问题的。这位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待遇较高,一方面是因为平均缴费档次很高、个人账户积累多,另一方面还是因为其缴费年限长出现的结果。
如果说是按照200%多的档次缴费,企业职工按照8%+16%的比例缴纳,今年一年就需要缴纳6、7万元的养老保险费。因此,这样高的养老金待遇也是跟高基数的养老保险缴费息息相关的。9月财经新势力?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