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美术学院2023年本科招生初试试题解析
■张启彬
郑州轻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中央美术学院2023年本科招生初试共进行了“中国画”“造型艺术”“实验与科技”“文物保护与修复”“艺术设计”“城市艺术设计”“建筑学”“艺术学理论”“艺术与设计管理”“书法学”10个专业7场考试。试题及解析如下:
●专业:书法学
科目:书法创作
考题1
内容:万卷古今消永日 一窗昏晓送流年
要求:
1. 按照考题内容,以行书或草书完成对联创作一件。(答题纸不要裁剪)
2. 考题内容全部书写,答题纸上不要书写与考题内容无关的文字。不落名款、不钤印。
3. 尽量使用繁体字。
考题2
内容:锤文鹏讲其墅匾渊儿骥 常国句帘筋宁桥实四勤
要求:
1. 按照考题内容及文字顺序完成正书创作一件。(楷书、隶书、篆书,任选一体)
2. 考题内容全部书写,答题纸上不要书写与考题内容无关的文字。不落名款、不钤印。
3. 尽量使用繁体字。
备考分析:书法考题1的对联创作,考查学生行书或草书汉字书写的字形、结构、篇幅,以及章法上的综合处理能力;考题2考查学生所擅长字体的书写基本功。两道考题需要考生熟练掌握(繁体)汉字的各类书写方式的结构特征和笔法运用能力,应做到法度严谨而不失气韵意味。
● 专业:中国画、造型艺术、实验与科技、文物保护与修复
科目:综合绘画
题目:春煦
癸卯之春,万物萌生,到了放飞的日子。冬去春来,春天是自然界四季变换的新生季节,唯有一代代人的记忆与感受不同。
从疫情走出,我们又重新走进新生活,日子有驻足,有目标,有希望,也有春光下的承诺。
春风和煦,静沐暖阳……
是,我们在春天了,没错!
要求:
1. 人物与环境刻画,表现方法及构图方式不限。
2. 人物组合不少于三人,人物姿态完整。
3. 画面力求生动、丰富、完整。
4. 考生可根据报考专业进行表达。
备考分析:本考题结合了时下背景,“从疫情走出,我们又重新走进新生活”是考题中需要表现的核心内容,注重考查考生对当下生活的感受力和想象力。本题需要通过造型基础能力以及艺术综合能力,对组合人物关系、空间环境关系作刻画和说明,考生可以选取日常生活中较为熟悉的人物与环境进行描绘和刻画,并注意用人物表情诠释出心理变化,以体现时代精神和重新开启生活的新姿态。
● 专业:艺术设计、城市艺术设计
科目:综合设计
题目:时间方向
关于“时间方向”,哲学家、心理学家、生理学家、地理学家、物理学家、数学家等有过多种表述。
ChatGPT是这么表述的:
时间是沿单一方向向前流动的概念。换句话说,时间是不可逆转的,它会从过去向现在和未来移动。这个概念是我们对世界体验的一个基本方面,也是因果关系概念的基础,即过去的事件导致现在和未来的事件。时间的方向也与熵的概念有关,熵是系统中无序或随机性的量度。热力学第二定律指出,封闭系统的总熵总是随时间增加,这是时间之箭的表现。这意味着随着时间的推移,系统往往会变得更加无序和混乱,并且不可能逆转这个过程并将系统恢复到原来的状态。综上所述,时间方向是指时间向前发展且不可逆的概念,熵随时间的增加是这一方向的一种表现形式。
要求:
1. 根据提供的资料内容,以艺术家和设计师的思考视角,理解时间方向的意义,并将此理解以视觉化表达。
2. 表达方式可多样化,既可以将概念抽象凝练进行造型表达,亦可将概念扩展推演进行再设计。
3. 表现方法不限,自主进行构图和版式安排,不需文字阐述。
备考分析:时间方向(time orientation)是2019年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发布的物理学名词。本考题着重考查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力,对哲学观念的感受力,以及跨学科思维的发散性。如何将科学命题视觉化、图像化、设计化是这一题目考查的核心。此题着重引发学生对跨学科问题的研究和探索,即艺术语言如何参与到新知识体系的建构当中,因此考生要调动词义与艺术设计之间的转换能力,激发自己的想象力和逻辑推理能力去“创造”艺术设计的新形态,而非照搬自己固有的艺术形式和设计语言。
● 专业:建筑学
科目:造型基础
题目:静物非静物
以水果、花卉、手机、玩具、桌子、椅子为内容,自由组合一个富有情调的画面。
要求:
1. 以色彩表现。
2. 与基础静物写生有所不同,在此强调了主观性的画面布局、空间构成以及色彩关系。
3. 画面至少体现出以上提示内容中的3种类别。
备考分析:静物写生训练虽然重要,但是一旦陷入其中常使学生形成定式思维,难以脱离“拐杖”进行创作。本考题旨在纠正学生程式化、僵死化的作画习惯,辨识艺术创作与艺术训练之间的不同。考题要求中“主观性的画面布局、空间构成以及色彩关系”正是学生突破日常训练性绘画,寻求新思维,发挥独立想象力与创造力,形成自己“作品”的核心要求。
科目:设计基础
题目:诗意的建构
斗拱是中国传统建筑最具代表性的建筑构件。通过多根木料之间的榫卯、穿插、叠合,实现了层层出挑的飞檐,使建筑物显得更加优美、壮观。斗拱这一独特的构件,体现了结构力学与建筑美学的完美结合。
美国著名学者弗兰姆普敦认为,建构与结构、材料、技艺相关联,除了通常的结构作用之外,建构还能呈现一种结构的诗意,“这里所指的不是对结构的机械性能的展现,而是一种潜在的对结构的诗意呈现……一种制作和揭示的行为”。
要求:
请认真阅读以上两段话,分析其重点,结合个人的理解,用若干根方木棍相互搭建一个能体现“榫卯、穿插、叠合”特征的立体构筑物,并用不超过50字来描述“诗意的建构”。构筑物以透视图表现,表现形式为素描。
1. 方木棍长度无要求,为抽象几何立体造型,材质应有适当表现。
2. 构筑物中要有比例人作为尺度参考,考虑人在构筑物中的行为体验。
3. 背景留白,不得出现要求以外的物品。
备考分析:考题借用中国古典建筑中榫卯的形态和特点构成“立体构筑物”,着重考查考生对中国建筑基础知识的掌握、空间构成设计能力,以及抽象元素的设计组织能力。“诗意的建构”具有开放性特征,空间与环境、空间与文化、空间与美学、空间与物理、空间与材料、空间与结构、空间与时间、空间与人等多重互动关系均可包含其中,因此考生要着重培养多角度思维能力和逻辑构建能力。
●专业:艺术学理论、艺术与设计管理
科目:专业基础
题目:我的导览手册
一、背景
上海博物馆正在举办“从波提切利到梵高”展览,展出时间为2023年1月17日—5月7日,展览展出了自欧洲文艺复兴到后印象派四百年艺术史名作。
二、内容
请根据你所学习的《美术鉴赏》教材,选取8件欧洲艺术史中的名家名作,以上海博物馆正在展出的展览“从波提切利到梵高”为题,重新策划展览,并编写、设计观众导览手册。
三、要求
1. 用四开考试纸设计一个导览手册折页,开本和折法自定。
2. 导览手册上应有如下信息:
A. 展览信息
B. 导览前言,约400字
C.8件导览作品内容,包括每件作品的小构图、尽可能的作品信息(含作品名、作者、国别、创作年代、收藏地等),每件作品附100字作品说明
D. 你认为导览手册上其他需要观众了解的信息
3. 只能在试卷考生信息二维码面进行作答,反面有任何内容视为废卷。
4. 考试结束后须展开卷面进行试卷展示并拍照交卷。
科目:综合素质考核
题目:我是导览员
要求:
根据你在“专业基础”考试中完成的展览策划和导览手册,向观众介绍这个展览。
备考分析:“专业基础”科目考核考生的美术史基础知识、绘画造型能力和设计能力。题目要求中的作品名、作者、国别、创作年代、收藏地等需要考生有较为完善的美术史知识背景,100字的作品说明同样要求考生能够掌握美术史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综合素质”科目的题目为“我是导览员”,要求考生结合自己导览手册内容为展览做导览员,考查学生的语言组织与表达能力,以及礼仪体态等综合素质。
供稿 ▏2023年《书法报·书画教育》第13期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