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四大名将指的是白起、王翦、李牧、廉颇。
白起是郿邑(今陕西眉县常兴镇白家村)人,中国战国时期名将,杰出的军事家,“兵家”代表人物。他熟知兵法,善于用兵,与穰侯魏冉交好。他辅佐秦昭襄王,屡立战功。
伊阙之战,白起以左更统兵,大破魏韩联军,斩首二十四万,扫平秦军东进之路。他接连升为国尉、大良造。
秦昭襄王二十八年(前279年)至秦昭襄王二十九年(前278年),白起大举伐楚,攻克楚都郢城,占领楚国大片土地,因功受封武安君。
在后来,白起屡破三晋,不断攻取韩魏领土。秦昭襄王四十七年(前260年),他在长平之战中重创赵国主力,坑杀赵卒四十万。
不过,在战后主张乘胜进军,攻破赵国时,因应侯范雎妒其大功,终许韩、赵割地求和而罢兵。最终,白起被免为士卒,赐死杜邮。据传著有《阵图》《神妙行军法》,今已佚。白起担任秦军主将三十余年,攻城七十余座,在作战中料敌如神,出奇制胜,威震六国,在秦统一六国的进程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白起
王翦是频阳(今陕西富平东北)东乡人,秦国名将。他是战国四大名将之一,与白起、李牧、廉颇并列。
王翦的生平事迹主要集中在战国时期,他与秦始皇东进中原统一天下的事业密切相关。在秦国兼并六国的过程中,他指挥了一系列重要的战役,如破赵灭韩、攻燕灭楚等。
在与赵国的战争中,王翦采取了“固守待敌”的策略,最终成功地击败了赵军并占领了赵国的领土。在与楚国的战争中,他运用了“以逸待劳”的策略,最终大败楚军。此外,他还参与了征讨岭南、匈奴等战役。
在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不久,王翦便退出了政治舞台,不知所踪。
王翦
李牧是战国时期赵国人,他的生平活动大致可划分为两个阶段:抗击匈奴和在赵国的政治军事活动。他是战国末期东方六国中少数能与秦军抗衡的将领,深得士兵和人民的爱戴,有着崇高的威望。
在抗击匈奴阶段,他为了保卫赵国的边境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对匈奴的战争中,他运用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成功地击败了匈奴军队并保卫了赵国的领土。
此后,在赵国的政治军事活动中,李牧被任命为赵国的大将军。他在一系列作战中屡次重创敌军而未遭失败,显示了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特别是在长平之战中,他采用围魏救赵的战术,成功地击败了秦军并保卫了赵国的领土。
然而,在后来攻打燕国时被赵孝成王(赵惠文王之子)重用的廉颇将军取代了他。最终,在不久之后因政治原因被冤杀。
李牧
廉颇是战国末期赵国的名将,四大名将中武功最强的,谋略能与白起相比。他受到赵惠文王的重用,攻打各国,消灭各国部队不计其数。他是攻打齐国燕国魏国最有战功的将军。长平之战前期作为主将率领赵军与秦军对峙长达三年之久,后因赵孝成王听信反间计使廉颇免职,改用纸上谈兵的赵括代替他率军与秦兵交战,最终使赵国大败.他的一生可以说是充满了传奇色彩,他所做的贡献也是不可磨灭的,他是历史上的一员名将,他的一生为人们提供了很多借鉴和学习的机会.
廉颇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