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创作挑战赛 电影 战争
在众多批判战争,讴歌人间大爱的电影中《辛德勒的名单》无疑是一部伟大的巨作。在电影中的色彩的运用更是让人眼前一亮,让人沉思。
在电影发布的1993年早已是彩色电影当道的时代,然而导演史蒂文·皮尔斯伯戈却选择了黑白为电影的主色调。电影以蜡烛的燃烧开场,随着蜡烛燃烧殆尽,电影逐渐从彩色变成了黑白。黑白色调的运用让电影拥有一种庄严与历史感。在纳粹主义毫无人性的杀戮中,黑白色调透露着一种绝望,令人毛骨悚然,窒息的压迫感,有利于揭露战争的无限残酷。
在电影中唯一用到的彩色元素是一位穿着红色衣服的小女孩。在电影中辛德勒和妻子站在高地上眺望处于屠杀中的克拉少夫城,一个穿着红色衣服的小女孩走进了镜头。她在马路上孤独、无助地走着,随着镜头的转换,小女孩又背对着镜头,之后她走到纳粹残暴的杀人区中。小女孩与红色衣服的结合展现出一种人性的光辉,她像一颗火种一样在这冰冷的处境中照亮了辛德勒的内心。可是就是这样一个天真的红衣女孩也未能够幸免于难,她像其他人一样躺在了一片血泊的尸体之间。就是这样剧中唯一代表着纯洁、善良、希望、人性的红色也倒下了。
色彩的运用无疑将二战期间的犹太人悲惨的遭遇表现出来,同时又在悄无声息之间对故事情节起到了推动作用。此时的辛德勒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与麻木,他内心深处的善良与大爱一步步促使他去拯救水生火热的犹太人。影片最后获救的犹太人排成排的走在草地上,画面又从压抑的黑白转回开朗自由的彩色,战争终于结束,世界与生命拥有了色彩,这正与电影呼唤自由、和谐、真情的主题相吻合。除此之外,黑白色调也拥有它自身的象征含义。被战争凌虐的犹太人的内心世界是绝望的黑白,被屠杀泯灭了人性的纳粹党的内心世界是麻木的黑白,带有客观叙事意味的黑白同样用来表达对逝者的沉痛哀悼。
历史是有余温的灰烬,我们描绘战争并不是去歌颂它:而是揭露那丑陋,惨绝人寰的现实,同时赞美为人类伟大和平而付出牺牲的英雄们。电影在其诞生之时就注定存在着艺术与审美的价值,作为类型电影的重要组成部分,战争题材的电影也在吸收着电影工业发展的同时贡献着自己对于电影本质的终极探讨和对人性的深入剖析。这是因为人类的历史在某种程度上就是战争的历史,身处战争的人们,因生死存亡的考验而表现出其为人之核心品质,亦因之对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内涵产生了最深刻的疑问和探究。但这其间时刻警醒我们的是:牢记历史,勿忘国耻,反对战争,珍爱和平!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