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百大战争片排行榜上,唯一的一部入选的华语战争片,仅排在《美丽人生》和《辛德勒的名单》之后位列第三。
在我看来,它绝对是影史最好的国产战争片——《高山下的花环》。
为什么说它是“最好”?
当年,该电影上映后,轻松拿下了百花,金鸡等8项大奖。
随着时间的推移,评分高达9.5分,绝对是国产战争片的天花板。
但是它的好,并不仅仅体现在它所获得的成绩上。
而是一个字——真!
导演谢晋为了拍好这部战争片,写信给几位军区的司令,最后得到了大力的支持。
片中,很多场景都是由军人来演,坦克、步枪、大炮也都是当时武器的配备。
最重要的是,好的战争片从不仅局限于体现大场面,而是着重拍战场上的人。
背景发生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故事围绕着四川某部队九连展开。
首先,展现的是军旅生活的细枝末节。
早上起来,每个人在饭桌上吃得饱饱的,准备迎接接下来一天的负重训练。
晚上,大家各自有自己的娱乐活动。
有看电视的,有玩玩牌的,还有的给家里人写信.....
相比白天的严肃,夜晚仿佛有了烟火气。
不同于以往的战争片,《高山下的花环》并没有急着展现战斗的场面。
随着对战前准备的细节铺垫,紧张氛围瞬间就起来了。
为了方便更好的作战,以及受伤后的包扎和治疗,士兵战前都要统一剃光头。
有的人,平时怎么申请,都还只是个排长。
可是在上战场前,各个都被提拔,其实老兵都明白其中的意思。
喝一口酒,痛快地说道:“来,烈士陵园见。”
有了这么长的铺垫,故事到这里就该写人了。
军营就像一个大熔炉,里面有着来自五湖四海,性格迥异的人。
有特立独行的文艺青年段雨国;有孝顺的小兵金小柱;有梦想当将军的士兵“小北京”.....
为了真实还原当时的风气,导演谢晋大胆地引出了一个人——赵蒙生。
战前,连队里空降了一个指导员。
大家一看他的履历——摄影干事,整个人面相白白净净,一看就知道没有受过苦。
别人来部队吃苦的,他却是来享受日子的。
洗脸用9毛6一块的香皂,吃的是国外进口的零食。
平时,训练跑两下就不行了,活生生一个公子哥。
原来,赵蒙生出生于军人家庭,父辈都参加过战争。
他来部队就是为了镀金,过不了多久就会回到大城市,继续过自己的公子哥生活。
没想到,听说要去前线打仗,他的母亲直接一个电话打到了军长那里,希望把儿子调到后方。
得知这件事后,战友们晓之以情,动之以理。
连家国大义都说出来了,可是赵蒙生铁了心要回去。
结果,这件事让雷军长彻底怒了。
当着所有士兵的面,把这种走后门,贪生怕死的事情,狠狠痛批了一顿。
后来,面对战友的嘲笑和讽刺,赵蒙生醒悟了。
他决定跟着一起上战场,让所有人另眼相看,成为一位顶天立地的男子汉。
故事到这里,其实只是整部电影的一个部分,真正的看点还在后头。
等上了战场,就是一个个英雄的故事。
梁三喜为了掩护战友,最终倒在了山坡上。
他生前唯一留下的财产,就是自己的一件军大衣,还有给自己未出生的孩子买的玩具。
但是,让人破防的事情还在后面。
从梁三喜的口袋中,掏出了一张血淋淋的欠款账单。
他在上战场前,曾交代过妻子,如果自己牺牲了,一定要用抚恤金给战友们还清这些欠款。
纵使生活如此残酷,但是他们从未抱怨,在家国大义面前,他们总是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用自己的血肉之躯铸成了钢铁长城。
这些生动鲜明的小人物,深深触动了每一位观众的心。
除了对人物细腻的描写,电影还藏着很多辛辣的批判。
当饿着肚子的他们,攻克了敌人的碉堡后,发现现场留下了自己祖国人民赠予的大米和干粮。
“二百个亿,养了个狼崽子”。
《高山下的花环》通过一个又一个故事,一个又一个的人物,来对战争进行反思。
如果可以,谁不想平平安安,和家人团聚?
为了更多人的幸福,总需要有人去奉献,去牺牲。
电影展现出的真实、大胆,在结尾处更是体现得淋漓尽致。
故事中,还未与刚出生孩子见面的梁三喜,以及刚刚升为副连长的靳开来双双牺牲,留下了妻儿离去。
金小柱为了不让奶奶担心,谎称自己受了轻松,其实自己双腿都被炸弹炸掉了。
身为雷军长儿子的小北京,主动请缨去炸毁敌人的碉堡,结果牺牲在战场上。
作为一个半生戎马的将军,自己的儿子不过是众多牺牲战士中的一员。
作为一个父亲,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苦,也只有自己才明白。
而电影中的一个又一个故事,其实在生活中都有原型。
在我看来,《高山下的花环》是属于那个时代特有的印记。
它敢于说真话,动真情,讲真事。
正因为如此,这部电影才配得上所有的赞美。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