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印发通知,公布第三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创建示范活动入围名单,199个团队入选。北京语言大学区域国别研究协同创新教师团队位列其中。

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创建活动于2017年由教育部启动,旨在引导广大高校教师和科研工作者以黄大年同志为榜样,着力提升教师队伍师德师风、教育教学、科研创新、社会服务和团队建设水平。

罗林是北京语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区域国别研究协同创新教师团队负责人。主要研究领域为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和中东问题等。曾获“北京市优秀教师”“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等荣誉。

履行“服务中央、服务大局”职能,罗林近5年来先后撰写上报十余篇咨政报告,多次为中央和省部级职能部门提供各类咨询建议。他推动国内高校外语专业转型,通过与世界史、政治学、经济学交叉融合,为外语学科转型发展做出重要贡献,是交叉学科门类中设置一级学科区域国别学的首倡者和主要创始人之一。

坚守教学一线三十余年,罗林培育了大批时代新人。在他的教导下,数百名毕业生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从事外交、经贸、外宣等领域工作,让青春在国家和人民需要的地方绽放。

本次区域国别研究协同创新教师团队入选第三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是北京语言大学师资队伍建设取得的成果。长久以来,为推进学校各项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北京语言大学把人才强校战略贯穿于人才队伍建设的各个环节,围绕学校发展目标和学科建设目标,不断完善人才工作管理机制,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的思路和举措,吸引更多名家大学值此求实探索、培育英才。

扎根北京语言大学,教师们立德修身、潜心治学、开拓创新,传承育人薪火,努力当好学生成长的引路人。今年以来,学校多位教师获得国家级、市级表彰,从师之路荣光满载——

5月,施家炜、施春宏、张劲松老师获评“北京市教育系统教书育人先锋”,张伟、朱文涛老师获评“北京市教育系统管理育人先锋”,何玲、王彤老师获评“北京市教育系统服务育人先锋”;陈戎女、徐宝峰、于小植3位教授成为新一批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推荐人选

6月,外国语学部西方语言文化学院意大利语系周婷老师获“意大利之星骑士勋章”

8月,文学院罗卫东教授获第十九届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国际中文学院闻亭副教授获第七届北京市高等学校青年教学名师奖

……

教书千秋伟业,育人万世丰功。作为最早培养出国汉语师资的高校,北京语言大学汇聚了一大批专家学者、中青年学者在这里躬耕杏坛、弘文励教。未来,期待更多北语人成为传播学识、传授技能的“经师”和塑造品格、砥砺品行、提高品位的“人师”,切实当好学生成长上的引路人。

关注“北京语言大学招生办”搜索号,获取更多精彩资讯!

本文部分素材来源:北京语言大学官网/官微等、微言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