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师师的生父王寅,在北宋时期的汴京城内经营一家染房。三岁时,她的父亲将她寄名佛寺。一年后,王寅获罪,身陷囹圄,很快就撒手人寰了。尚未长大成人的师师无依无靠,成了伶仃之人。李蕴是汴京城中一位经营妓院的歌伎,她见师师长得楚楚动人,是个美人坯子,便将她收养,悉心教导她琴棋书画、歌舞侍人。她由此改姓李,人称“李师师”。
李师师的传奇故事,从遇上宋徽宗开始的。宋徽宗赵佶生性风流,热衷于赏玩花木竹石、鸟兽虫鱼、钏鼎书画、神仙道教等,尤嗜女色。宋徽宗后宫佳丽如云,史书记载云“三千粉黛,八百烟娇。”虽然拥有众多妃嫔,但并未拴住宋徽宗的心。他不时暗访民间,后来竟发展到狎妓不归的地步。有一天,宋徽宗率高俅、杨戬等人离宫私访民间,遍赏繁华的汴京风光。宋徽宗出行目的并非仅仅是为了听曲,他真正的目的是为了同这些歌伎寻欢作乐。
宋徽宗从小在宫中长大,对徜徉市廛乐此不疲。当他行至一座宅院时,他正要张口询问这是谁家宅院,忽然瞥见在高卷的翠帘后面,有一位妙龄女子立在绣幕之下。宋徽宗看得呆了,只觉得这是九天仙女下凡,不由得心旌摇荡,心猿意马。他遇见的女子正是名满京师的李师师。
据《东京梦华录》记载,身在京师的瓦肆伎艺人中,以歌唱扬名天下的有李师师、崔念月、徐婆惜、封宜奴、孙三四等人,其中李师师独领风骚,驰誉京师。那些仰慕她的公子王孙、文人雅士都纷纷为她撰文吟咏,赞扬她的色艺双绝。北宋著名词人秦观为她作一首《一丛花》,其词云:年时今夜见师师,双颊酒红滋。疏帘半卷微灯外,露华上烟袅凉飓。簪髻乱抛,偎人不起,弹泪唱新词。
佳期,谁料久参差,愁绪暗萦丝。想应妙舞清歌罢,又还对秋色嗟咨。唯有画楼,当时明月,两处照相思。
从词的内容看,秦观写的应该是一个华灯初上的夜晚,他慕名前来听李师师唱歌,当时李师师似有烦忧,在演唱时衣冠不整,簪髻乱抛,眼含泪水。很有可能是因为佳期受阻所致,当时在思念她的心上人,可见李师师已是一位怀春的少女。
北宋著名诗人晁冲之也为李师师写一首诗云:少年使酒走京华,纵步曾游小小家。看舞《霓裳羽衣曲》,听歌《玉树后庭花》。门侵杨柳垂珠箔,窗对樱桃卷碧纱。坐客半惊随逝水,吾人星散落天涯。
又云:春风踏月过章华,青鸟双邀阿母家。系马柳低当户叶,迎人桃出隔墙花。鬓深钗暖云侵脸,臂薄衫寒玉照纱。莫作一生惆怅事,邻州不在海西涯。
“小小”是指李师师。晁冲之是写自己在少年来京游历时去过她家,那是一处宜人的所在,杨柳婆娑,樱桃掩映,当此美景,再欣赏李师师轻歌曼舞,着实痛快。十年之后,故地重游,物是人非,当年一同听歌的人已经各自天涯。在第二首诗中,晁冲之热情地赞扬李师师的倾城之色:臂穿轻纱,香风拂拂,彩袂翩翩,宛如仙人。
宋徽宗对享誉京师的李师师早有耳闻,早就想与之成欢。张迪是宋徽宗宠幸的贴身宦官,他对京师各个妓馆中的名妓一清二楚,还对抚养师师的老鸨颇为熟悉,于是就把李师师的种种事情告知宋徽宗。宋徽宗不便以天子之名狎妓,穿上便服,佯装成一位富商,名叫赵乙。他带一行人马离宫私访,来到李师师所住妓院,并送厚礼给李妈妈,求见李师师。李师师平日见惯了京师的公子王孙,并未将求见于她的赵乙放进眼里,她只觉得这个人无非就是个“暴发户”,看不出无过人之处,因此就没必要对其表现得古道热肠。
沐浴更衣完毕的宋徽宗,在房中左等右等,不见李师师来。正想怒气冲冲,李师师便来到身旁。她见到宋徽宗之后,也看出此人绝非等闲之辈,眉宇之间有一种威严之气,定非凡人,并赶忙下拜,行至琴前,为宋徽宗唱一曲《万里春》:千红万翠,簇定清明天。为怜他种种清香,好难为不醉。我爱深如你,我心在个人心里。便相看忘却春风,莫无些欢意。李师师一曲作罢,宋徽宗知道是挑逗自己,一时忘了自己是皇帝身份,与之百般调笑起来。李师师又献媚奉承,令宋徽宗神魂颠倒。
李师师见宋徽宗风流倜傥,定然精于文墨,向他提出请求。宋徽宗欣然应允,他用“瘦金体”写道:浅酒人前共,软玉灯边拥,回眸入抱总合情。痛痛痛,轻把郎推,渐闻声颤,微惊红涌。
试与更番纵,全没些儿缝,这回风味忒颠犯,动动动,臂儿相兜,唇儿相凑,舌儿相弄。
第二天,宋徽宗在临走前,解下龙凤鲛绡丝带赠予李师师,以作定情信物。
李师师作为风尘中人,性情豪爽,人称“飞将军”,自不愿被宋徽宗一人所缚。她与著名词人周邦彦打得火热。周邦彦在宋神宗时就官至太乐正,与李师师交往甚密,经常为她作曲写词,李师师也乐于演唱。
有一日,皇后过生日,周邦彦认为宋徽宗不会来找李师师幽会了。岂料,宋徽宗还是来了,并带来几斤潮州柑,说是在广东买来给李师师尝鲜的。周邦彦只能钻进床底了,宋徽宗与李师师幽会半天之后才肯离去。周邦彦从床下站出来,兴致突起,把方才所经之事写一首《少年游》,云:并刀如水,吴盐胜雪,纤指破新橙。锦帏初温,麝香不断,相对坐调笙。低声问:向谁行宿?城上已三更,马滑霜浓,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这首广为流传的茶余饭后的俏皮话使周邦彦倒了大霉。宋徽宗大为不悦,将周邦彦写的《少年游》以性情轻薄之罪证,并以轻薄之人不宜为官之名,将其谪出京师。李师师想为周邦彦送行,说出周邦彦教她唱新词《兰陵王》:
柳荫直,翅里丝丝弄碧,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登临望敌国,谁谶京华倦客,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桑条过千尺,闲寻旧踪迹,又酒趁哀弦,灯映离席。
梨花榆火催寒食,愁一剪,风快半篙波暖,回头迢递便数驿,望人在天北凄测。恨堆积,渐别浦萦回,津堠岑岑寂:叙阳冉冉春无极,记月榭携手,露桥闻笛,沈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
李师师唱到“酒趁哀弦,灯映离席”时,几欲哭出声来。宋徽宗所后大受触动,第二天就复召周邦彦为大晟乐正。周邦彦失而复得,真是悲喜两重天。经过这件事,宋徽宗很赏识周邦彦,二人经常在一起填词作诗。可惜好景不长,周邦彦翌年就去世了。
随着宋徽宗与李师师幽会次数增多,产生了一日不见如三秋的怅然之感。宋徽宗公然将李师师纳入后宫,并册封为李明妃和瀛国夫人。
北宋末年,金兵不断南犯,宣和七年(1125)冬天,金兵直逼汴京。宋徽宗大梦初醒,在慌乱之中,就连下诏书将皇位禅位给儿子钦宗和心爱的女人李师师也顾不上,独自躲进太乙宫,号为道君教主,过着清修日子。而李师师被钦宗逐出后宫,谪为庶人。不久后,金兵攻破汴京,宋徽宗、宋钦宗被掳北上,后宫的所有嫔妃们也未能幸免。北宋因此灭亡了。
李师师只能随人去了江浙一带,过着孤苦无依、居无定所的飘泊生活。无奈之下,她又重操旧业,荣华过后的她已不复当年那般受人追捧。只能靠卖唱生活。有一名士大夫对她遭遇很同情,常常邀她参加酒会,但她从此以后唱得最多的是这款曲子:
辇彀繁华事可伤,师师垂老遇湖湘:缕衫檀板无颜色,一曲当年动帝王。
纵观李师师这一生,有好事者为她谱写了一首诗文:
芳迹依稀记汴梁,当年韵事久传扬;紫宫有道通香窟,红粉多情恋上皇。孰料胡儿驱铁马,竟教佳丽死红羊;靖康奇耻谁为雪,黄河滔滔万古殇。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