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SCII码对照表
ASCII码对照表是计算机中常用的一种字符编码标准,其定义了128个字符及其对应的二进制编码。本文将介绍ASCII码的历史、使用、特点等相关内容。
历史
ASCII码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最初由美国标准化协会(ASA)制定。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国际交流的加强,需要将不同语种的字符也加入到编码标准中。于是,ISO组织在1987年发布了ISO 8859标准,拓展了原本128个字符的ASCII码。
使用
ASCII码的使用广泛而且方便,几乎所有的计算机和软件都支持ASCII码。它可以用来存储和传输文本数据,包括字母、数字、标点符号以及特殊字符等。除了英文字母和数字外,一些特殊字符也经常被使用,如“!@#$%&*()_+-=[]{};':\"<>/?”。
特点
ASCII码有以下几个特点:
1. 编码简单明确。每个字符都有唯一对应的二进制编码,不会出现字符混淆的情况。
2. 占用存储空间小。ASCII码中每个字符只需要7位即可表示,比Unicode编码节省3个字节的存储空间,在存储和传输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3. 支持多种计算机系统。ASCII码可以在几乎所有的计算机和软件系统中运行,保证了文本信息的标准化和互通性。
4. 局限性较大。ASCII码只能表示英文、数字、符号等有限的字符,无法表示世界各国语言中的特殊字符,如中文、日文、韩文等。
总结
ASCII码是计算机中最常用的字符编码标准之一,它简单明确、易于操作、占用存储空间小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存储和传输文本数据。但是,由于局限性较大,ASCII码已逐渐被Unicode编码所取代。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