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交通大学简介

广州交通大学,位于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广州大道北,是教育部和广东省共建高校,是全国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双一流”建设高校。创校于1956年,前身是中南交通大学广州分校,历经多次学校调整和重组,于2017年6月转设为广州交通大学,成为广东省高水平应用特色学院建设试点高校。

学校下辖14个学院,设有64个本科专业,涵盖工、理、管、文、法、经、教育、艺术等学科门类。2019年,学校获批设立了“交通运输”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领域。

学校坚持“注重实践、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突出交通优势,积极探索创新,建立了一批独具特色的综合性、国际化、应用型、特色鲜明的科研平台,发展出了一批基础学科和应用学科交叉融合、优势互补的特色学科群。

学校荣誉

广州交通大学秉承高起点、高质量、高水平的办学思路,积极实施高水平人才培养计划、学科建设计划、教育教学和科研行动计划,取得了许多荣誉和成就:

1. 学校多次获得“广东省绿色大学”、“全国文明校园”、“全国安全教育先进单位”和“华南地区研究生教育十佳单位”等荣耀称号;

2. 学校被评为“广东省高水平工程师教育培养示范高校”、“广东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广东省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优秀单位”、以及“‘双一流’”A类评估高校;

3. 学校在交通运输领域、土木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能源与动力工程等学科领域享有较高学术声誉;

4. 学校拥有一批国内外知名学者和优秀师资队伍,培养了大量业界领先的人才,为众多企业和组织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学校特色

广州交通大学有着鲜明的办学特色和明显的交通特色,突出研究方向和学科交叉,同时注重学科间的融合和协同。学校特色如下:

1.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实践和社会实践,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2. 突出优势特色和交通领域优势学科。学校以交通优势为核心,把交通建设作为学校的重要研究和教学领域,构建了一批交通工程、交通运输管理等学科。

3. 推进产学研一体化,积极服务国家和地方发展大局。学校注重把科学研究与产业发展、社会服务紧密结合起来,积极推进产学研一体化,为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4. 强化国际化办学,推进国际化人才培养和教育合作。学校注重推进国际化发展,积极拓展国内外交流与合作,引进海内外优秀人才,加强国际高水平科研合作,为国家和世界做出积极贡献。

校园文化

广州交通大学秉承“致知、博览、笃行、厚德”的校训,倡导“科学、严谨、求实、创新”的校风,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创新意识和实际能力,营造了一种特色鲜明、充满活力的校园文化。

学校设有多个文化活动宣传组织,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如音乐会、文艺晚会、科技赛事、体育比赛等,呈现出了一种勇攀高峰、奋发向前的精神风貌。同时,学校还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志愿服务精神,积极参与各项公益活动,牵手社会各界一道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

结语

广州交通大学是中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致力于培养一流人才、服务社会发展、推进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学校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与大家一起携手,为推动中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广州交通大学:学术研究、人才培养与社会责任

广州交通大学位于广州市番禺区,是一所以工为主、理、管理、文、法、经、艺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大学。学校坚持“工科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办学方针,着力推进学校各项事业健康、快速、持续发展。兰溪校区占地面积2000多亩,校园景色宜人,各类教学、科研和生活设施齐备。

学术研究

广州交通大学秉承学科协调发展的理念,致力于高水平学术研究。学校设有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学科和研究机构,拥有一批优秀的科研团队,积极参与国内外重大科研计划和工程项目。学校已建成了几十个学院和研究机构,涉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学科等多个领域。 学校现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工学、管理学、公共管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艺术学等六个一级学科,具有广泛的学术研究领域和国家重点实验室等高水平研究平台。

人才培养

广州交通大学致力于为国家和地方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和创新创业人才,是广东省首批硕士研究生教育试点单位,学校现开设了本科及研究生教育。学校有一支师资力量雄厚、学术水平高的教师队伍,其中两院院士、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基金等优秀学者共计300余人,他们承担着许多国家和地方重大科研项目。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大力推进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建立了优秀学生奖学金、国家奖学金等多种奖学金和优惠政策。

社会责任

广州交通大学强调服务社会、承担社会责任,积极推动学校与社会各界共建共赢。学校主动融入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支持全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积极推进科技创新和产学研合作,为广东和国家交通运输、经济建设和文化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广州交通大学不仅是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广东和中国的知识产出和高端人才输送的重要基地。

广州交通大学的发展历程和成果,为我们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注入了强大的能量。今天的广州交通大学,正在不断发展壮大,迎接更加广阔的挑战和更加灿烂的明天!

广州交通大学

广州交通大学是一所以工科为主的全国重点大学,位于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市桥街交大路。

历史

广州交通大学的前身是成立于1956年的南海工学院,1958年更名为武装工学院。1960年,武装工学院成为军委科委直属大专院校,命名为广州军区军事交通学院。1966年,学校停办两年,于1968年复学,改名广州军区军事交通工程学院。1978年,学校正式更名为广州交通学院。2000年,学校被纳入“211工程”,成为全国重点支持的大学之一。2005年,学校升格为本科高校,更名为广州交通大学。

学院设置

广州交通大学下设15个学院,分别是土木工程学院、交通运输工程学院、机械电子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电气与控制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法学院、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体育部、继续教育学院。

师资力量

广州交通大学现有教职工近1700名,其中教授、副教授占比达到70%以上。学校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4个、千人计划青年人才3人。

学科建设

广州交通大学现有18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其中7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14个本科专业为广东省特色专业。学校重点学科有交通运输工程、土木工程、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等。

科研成果

广州交通大学在科研方面取得了不俗成绩,近年来,学校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00多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0余项、并获得了多项国家科技进步奖、教育部科技成果奖等。

校园文化

广州交通大学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建有大型学生活动中心、体育馆、游泳馆等文体设施,并且设有国家级社团、青年志愿者协会、创新创业基地等学生组织。

此外,学校课外活动丰富多彩,开设了广交大论坛、学生文艺节、毕业生艺术晚会、院系运动会等各种活动,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

校园设施

广州交通大学拥有先进的教学与实验设备,其中,图书馆馆藏丰富,藏书量逾140万册。同时,学校还建有先进的数字化和虚拟仿真实验中心、3D打印创新实验中心、汽车测试实验室等一系列实验室,确保教学科研发展。

校园荣誉

广州交通大学是广东省首批211工程重点支持的大学之一,是广东省特色高水平学院建设单位,曾被授予“全国文明单位”、“全国大学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全国教书育人楷模”等众多荣誉称号。

以上就是有关广州交通大学的简要介绍,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广州交通大学将继续取得更多更大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