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政法大学
甘肃政法大学是一所以培养政法人才为主的本科院校,坐落于中国甘肃省兰州市西固区甘肃省政府所在地的金昌路。
学校概况
甘肃政法大学始创于1949年,前身为陇东公安干部学校。2000年时更名为甘肃政法管理干部学院,2003年正式升格为本科院校并更为现名。
学校占地面积800亩,建筑面积50万平方米,教学科研设施齐全,拥有各类图书文献近150万册,主要学科涵盖法学、公安、政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等领域。
师资力量
甘肃政法大学拥有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1300余人,其中教授、副教授占教职工总数的70%。另外,学校还聘请了一批国内外知名学者和专家担任讲座教授、客座教授,促进学科交流和人才培养。
学科优势
甘肃政法大学拥有法学独立学院、公安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政治学与行政学院、外国语学院等多个学院。知名学科有法学、刑事法学、民商法学、行政法学、公安学、治安学等领域,被评为“全国管理创新先进单位”、“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培训基地”。
国际交流
甘肃政法大学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合作,现已与美国新泽西州立大学、韩国龙仁大学、英国圣安德鲁斯大学等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开展了留学生交流、学术交流和师资互访等活动。
社会服务
甘肃政法大学注重与社会的互动与合作,积极推动学术科研与社会服务紧密结合。学校设有人权与公正研究中心、环境与资源保护研究中心、社会治安研究中心等多个研究中心,开展社会问题研究和公共法律服务。
校园文化
甘肃政法大学注重校园文化建设,提倡“爱国、求真、创新、促和”的校园精神,努力营造全员参与、全员进步、全员成长的优质学习氛围。学校还组织了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积极推广校园文化,使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总结
作为一所重点省属本科院校,甘肃政法大学在办学理念、学科优势、师资力量、社会服务等方面具有明显的特色和优势。未来,学校将继续坚持“学科专业化、人才教育化、社会服务化”的发展路径,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科学研究水平,为培养中国优秀政法人才做出更大贡献。
甘肃政法大学
甘肃政法大学,简称甘政,是教育部首批批准独立设置的本科院校,也是甘肃省人民政府与中国人民大学合作创办的本科院校之一。学校位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兰州市榆中县江洛东路,校园占地面积1400余亩,拥有全国特色专业一等学科1个、博士学位授权单位2个、硕士学位授权单位10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单位16个、本科专业85个。
学校历史与发展
甘肃政法大学的前身是成立于1950年的兰州军事法律学校和甘肃省政治学校,后经过多次调整合并,于2003年正式成立。学校的创办得到了中央领导和教育部的高度评价和肯定,被誉为中国法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科与师资
甘肃政法大学设有法学、政治学、公安学、管理学、文学、外国语言文学、信息工程学等7个学院,同时还拥有8个省级科研平台,包括甘肃省博物馆人类学研究所、甘肃省省部共建煤炭污染治理与资源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等。学校拥有一支学术水平较高、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并重的师资队伍,教师中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高校师德先进个人、高校教学名师等荣誉称号获得者。
学生工作与校园文化
甘肃政法大学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开设了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如社团文化节、运动会、艺术节等。同时,学校也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学生会组织各种特色活动,如法治知识竞赛、法律援助等,为学生发挥才能提供平台。
国际交流与合作
甘肃政法大学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日本、韩国等国家的高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先后与英国南安普顿大学、美国格里菲斯大学等20余所高校签署了合作协议。学校还探索多种方式开展国际学生招生工作,每年吸引来自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留学生到校学习。同时,学校积极参与国际学术交流,举办了多次国际学术研讨会和国际论坛,提升了学校在国际学术界的影响力。
未来发展目标
未来,甘肃政法大学将继续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完善硕士、博士人才培养体系,提高培养质量,并进一步提升学校的学科建设水平和国际化程度,争取成为中国西部地区一流的智库型、应用型本科院校。
甘肃政法大学是一所综合性大学
甘肃政法大学是一所以培养应用型、复合型高级法律人才为主要目标的综合性大学。位于中国甘肃省兰州市,校园占地面积为1216亩,分为城校区和榆中校区两个校区。
办学层次和学科专业齐全
甘肃政法大学下设14个二级学院,涵盖法学、文学、理学、经济学、管理学、教育学、工学、艺术学8个学科门类。现有博士点2个、硕士点48个、本科专业42个,涉及学理与学术型、专业学科型、应用型与实践型等多个层次。有31个本科专业在全国同类专业中排名前50%以上,其中法学专业连续十余年在全国高校法学专业排名中位列前100名。现有在校本科生1.3万余人,研究生近千人。
师资力量雄厚
学校现有在编教职工达640余人,其中教授、副教授249人。师资力量雄厚、结构合理,拥有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国家级人才计划入选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教育部长江学者等多层次、多类型高层次人才。
校园文化丰富多彩
甘肃政法大学有着浓郁的文化底蕴和良好的人文环境,形成了较为独特的校园文化,如“三篇经”、“三拜九礼”、“三德合一”等。学校还具有自己的建校节、校园文化节、学生艺术节等特色活动,并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校内外学术、文艺、体育活动和志愿服务等,营造了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
积极探索实践育人新模式
学校重视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培养,积极探索“全员育人”“示范性实践育人”“递进式实践育人”等多种实践教学模式,坚持对所有学生实行社会实践、课内外实验等实践教育,开展生涯规划课程和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等,旨在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全面素养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应用型高级法律人才。
深入推进国际化
学校深入推进国际化,积极拓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建立了多元化的国际学术与文化交流平台,与全球70多所高校建立了网络式、多层次的学术合作与交流。目前,已在美国、韩国、俄罗斯、乌克兰、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越南等多个国家开展了合作与交流,逐步走向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拓展合作交流。
扎实推进“双一流”建设
学校深入实施高水平大学“双一流”建设, 多学科已进入国内一流建设行列,2017年荣获教育部“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项目”工程人文社科类重点支持高校资助 ,成为甘肃省高水平特色高校群建设的重要成员,跻身“甘肃省高水平特色高校培育计划”团队重点支持高校行列。
近年来我校多项重大项目落地落实
学校近年来多项重大项目落地落实,共有13个科研团队在国家级及以上获得科研资助项目60余项,甘肃省和兰州市级科技和人文社科的科研项目100余项,获国家科技进步奖、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成果奖、陇原青年教师论文奖、兰州市自然科学基金优秀学术论文等省部级以上科技和人文社科类奖项20余项。
结语
甘肃政法大学作为一所综合性大学,拥有齐全的办学层次和学科专业、雄厚的师资力量、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和先进的教学理念,深入推进国际化和高水平大学“双一流”建设,成为甘肃省乃至西北地区重要的高等教育学府之一,也为培养我国法律人才和推进法治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