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电力大学介绍

上海电力大学是一所以电力能源为主体特色,涵盖工、理、管、文、法、教育学等多个学科的广泛型大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之一。

该校前身是创建于1955年的华东电力学院,先后为华东电力学院、华东电力学部、华东电力学院和上海电力学院,2005年更名为上海电力大学。这个拥有半个多世纪历史沉淀的大学,一直致力于培养拥有高素质的电力、能源领域人才。

学科专业设置

学校现有17个学院,开设行业影响力较大的学科专业有电气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控制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工商管理、法学等,形成了以电力工程为龙头、兼以科学、管理等多学科发展的大学格局。

其中,该校电力机械与控制工程学科为国家重点学科;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科、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科、物流工程学科、焊接技术与工程学科、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学科、软件工程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建筑学等学科拥有博士学位授权权,法学学科是研究生教育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的全国师范类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试点学校。

师资力量

学校的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近2100人,其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近700人。学校还拥有大批博士和硕士导师,在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等方面做出了显著的贡献,为推动国家能源事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人才基础。

科研成果

学校在科学研究领域具有广泛的影响力。近五年来,学校共承担各类项目近2000项,总经费达到60多亿元,发表各类研究论文4000余篇,获得各类奖励680余项,涌现出一批国内外知名学术团队和个人。

同时,学校积极为地方、企事业单位服务,累计为国家电网公司、上海市能源集团、华电集团等国内外电力企业提供各类技术、信息和人员培训等服务,为国家能源事业的健康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校园环境和文化建设

学校占地面积890亩,校园环境优美,绿化覆盖率高,是上海市美丽宜居校园之一。学校先后获得“全国文明校园”“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全国绿色办公示范单位”等荣誉称号,建设了一批特色化、文化化、国际化的学生社团和学生自由创新基地、就业创业服务中心,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全面的保障。

校友及就业情况

该校培养了25万余名毕业生,遍布全国各个行业和各个领域,被广泛地称为“电科人”、“能工巧匠”。毕业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得到了业界的高度评价,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一直处于较高水平。校友会积极组织校友参与学校建设和发展,共同推动学校的未来发展和对社会的贡献。

结语

上海电力大学是一所具备半个多世纪历史沉淀、拥有独特电力能源教育优势和科研实力的高水平大学,是中国电力事业、能源行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和服务中心,是推动国家能源事业发展和高质量发展的助力者和创新者。

上海电力大学介绍

上海电力大学是一所以能源为特色、以工为主、工、管、理、文、法协调发展的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211工程”重点支持的一所高校。

学校占地面积475亩,建筑面积228.15万平方米,校园内拥有豪华装修的宿舍楼、教学楼,先进的图书馆和实验室等一系列硬件设施。同时学校重视学习氛围的创建,为学生提供适宜的学习环境,以期取得最优秀的成绩。

学校特色专业

上海电力大学以电力工程、热能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安全工程等为主打学科,形成了一系列节能环保、新能源开发等创新研究,拥有多项自主创新成果和具有核心竞争优势的专业方向。

在校内机电工程学院、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院等主要学院下设有各类研究所、实验室和中心,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优良的研究平台和实践机会。此外,学校与多家国内外企业和机构合作,加强了校内外实践改革、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合作交流,促进学生学习和就业的发展。

师资力量

上海电力大学注重师资队伍建设,现有专任教师1300余名,其中教授、副教授300余名,博导、硕导290余名,各类专兼职教师近400名。校内拥有一批国家级、省级杰出人才、教学名师、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和海外引进学者、优秀校友等,学校建立了教授、高级职称教师超过30人的“师资千人计划”,目标是培养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学校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深化激励机制,大力推行教学名师、优秀青年骨干教师等人才培养工程,旨在发掘教师的潜力和创造力,促进教师全面发展。

科学研究

上海电力大学秉承科学发展观,将科学研究作为核心竞争力之一,注重学科、产业和企业发展相结合的创新研究。学校瞄准国内外市场需求,开展煤电一体化与清洁利用、新能源与节能降耗、环境保护与治理、海洋能源与开发、互联网+能源等领域的研究与开发。

近年来,学校不断加大科研投入,提高学校科研水平,不断取得教育、产业创新的重大成就,以科技成果转移和技术创新为载体,促进相应行业的发展。

招生情况

上海电力大学拥有多个本科、硕士、博士、留学生招生专业。本科生招生专业涵盖工、理、管、文、法五个学科门类。研究生教育分为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和工程硕士三个学科门类。

学校坚持质量为先,今年共计招生8000余人。此外积极开展互动交流,积极开通各种渠道和平台,为广大希望报考本校的学生提供便利和服务。

校园文化建设

上海电力大学为学生提供多种形式的课余活动,丰富学生校园文化生活。学校注重传承中华优秀文化,举办较多文化交流活动,例如“熙春春歌舞晚会”,师生相聚欢庆瑶姿芳菲的春天;“相约上电”,学生自编自演的“阳光雨露系列艺术演出”,展示电院师生文艺风采;“菁优论坛”等,为广大师生提供了了解时下热点、展示个人才华和交流学术想法的广阔舞台。

总之,上海电力大学在继承和发扬国家传统文化的同时,注重学生全面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它的追求不仅是知识学习,更贴近实际现状。学校将继续为中国的未来培养更多具有挑战精神和创新基因的优秀人才。

上海电力大学

上海电力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位于上海市杨浦区四平路。学校历史可追溯到1949年创建的华东电力学院,2000年更名为上海电力学院,2005年升格为本科院校并更名为上海电力大学。

学科设置

上海电力大学设有理工、管理、文法三个学科门类,共有12个学院,涵盖了工学、理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法学等多个学科领域。学校现有59个本科专业、31个硕士学科、13个博士学科。其中,能源动力类、电气工程类、材料科学与工程类等多个学科居于全国前列。

师资力量

学校拥有一支师德高素质、学识渊博、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队伍。现有全职教师近1600人,其中教授250人、硕导400余人。学校拥有20余个国家级人才项目,涵盖了“千人计划”、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等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研人才。

科研成果

学校以产学研结合为特色,积极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在核电安全、新能源、智能电网、电气化交通等高端领域,取得了一批重大科研成果。近五年,学校共获得国家科技奖励54项,其中一等奖6项,二等奖8项;完成各级各类科研项目近3000项,科研经费近15亿元。

实践教学

学校注重学生能力培养,实践教学占据了教学工作的重要地位。学校建立了一批具有特色的实践教学基地,如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上海市电力公司电力工程实验教学中心、上海市现代电气科技公共服务平台等,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机会。学校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并被评为“全国就业典型经验高校”。

国际交流

学校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先后与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世界知名高校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同时,学校还与欧洲、亚洲等地区的多所高校签订了学生交流协议。目前,学校已成为国家汉办孔子学院奖学金项目的授牌高校之一,为学生提供了广泛的国际化教育和交流机会。

校园文化

学校倡导自由、探索、创新、友爱的校园文化,形成了朴实、务实、勤奋、团结的校风。学校拥有丰富的文化活动和群众性体育活动,如校园文艺节、校园运动会等。学校教育部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先进单位、全国高校学生公益文化志愿服务先进集体等荣誉的获得,充分展示了学校文化事业的成果和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