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译文:
洞庭湖的湖水与秋天的月光交相辉映,显得那么和谐宁静。湖面平静无风,就像一面未经打磨过的铜镜,静静地铺展在那里,泛着淡淡的光泽。
我远远地眺望洞庭湖,只见那山山水水一片翠绿,仿佛是大自然最精致的画卷。而那洞庭湖中的君山,就像是一个青色的田螺,静静地躺在白银般的盘子里,美丽而又神秘。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洞庭湖秋夜的宁静与美丽,以及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与向往。
赏析:《望洞庭》是唐代诗人刘禹锡创作的一首描绘洞庭湖秋夜景色的佳作,其赏析如下:
首句“湖光秋月两相和”:这句诗开篇即点出了时间(秋月)与地点(洞庭湖),并通过“两相和”三字,巧妙地将湖光与秋月融为一体,描绘出一种和谐宁静的氛围。秋月之皎洁,湖光之清澈,相互映衬,共同营造出一种清幽淡远的意境,为全诗定下了基调。
次句“潭面无风镜未磨”:此句进一步描绘洞庭湖的平静状态。诗人以“镜未磨”来形容无风的湖面,既生动形象又富有想象力。镜子本是明亮平滑之物,但此处说“未磨”,意味着其表面虽不平整却仍反射出光芒,正好与湖面的轻微波纹和光泽相呼应,给人一种宁静而又不失生动的感觉。同时,也暗示了自然之美往往不需要人工雕琢,自然形成便已足够动人。
第三句“遥望洞庭山水翠”:这一句将视角拉远,从近处的湖面扩展到整个洞庭湖的山水之间。诗人以“遥望”二字,引导读者一同领略那幅广袤的山水画卷。山因水而更显青翠,水因山而愈加灵动,二者相辅相成,共同绘制出一幅令人心旷神怡的自然美景。这里的“翠”字,不仅描绘了山的颜色,更传达了山间植被茂盛、生机勃勃的气息。
末句“白银盘里一青螺”:这是全诗的点睛之笔,也是最为人称道的一句。诗人将洞庭湖比作“白银盘”,将湖中的君山比作“一青螺”,以极小的形象与极大的背景形成鲜明对比,既突出了君山的精致小巧,又展现了洞庭湖的浩瀚无垠。同时,这一比喻还赋予了整个画面以动态美,仿佛那青螺在白银盘中缓缓旋转,吸引着人们的目光,引人遐想。此外,“白银盘”与“一青螺”的色彩搭配也极为和谐,既有视觉上的冲击力,又不失清新雅致之感。
总结
《望洞庭》一诗,以精炼的语言、生动的形象、巧妙的比喻,展现了洞庭湖秋夜的独特魅力。诗人通过对湖光、秋月、山水等自然景物的描绘,传达了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与向往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宁静、和谐生活的向往与追求。整首诗意境深远,韵味悠长,是唐代山水诗中的佳作之一。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