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被误解的绝美词句:“一树梨花压海棠”涉黄等级高达五颗星!
被误解是表达者的宿命,活着的人如果愿意的话,还有辩解的机会,对于古人留下的言行事迹,只能交给后人评说了。
随着社会的发展,很多文献诗词歌赋的读音释义也在发生变化,比如“远上寒山石径斜”,小时候老师说是通假字,斜字该念霞(读音),但后来越来越多的人念错,有些版本直接改成了鞋(读音)。
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有许多约定俗成的东西,这些咱们暂且不管。
不过有些词句经过时代的发展,逐渐被后人曲解,甚至因为某些词句释义的改变,还对部分人群造成了伤害。
【1】
“一树梨花压海棠”很多人理解它的意思是梨花的纯白比海棠的艳丽更美,但其实这句话的完整版是个擦边诗。
苏轼有一位好友叫做张先,嗜酒风流,八十岁娶了一位十八岁的小姑娘,后来苏轼就做了这首诗“十八新娘八十郎,苍苍白发对红妆。鸳鸯被里成双夜,一树梨花压海棠。”
不过据了解,此诗作者是苏轼的说法是20世纪80年代开始传播的,苏轼也有说过张先娶少妻的诗句,却不流行,上面那首诗作者另有其人。
用“一树梨花压海棠”比喻老牛吃嫩草,不得不说暗讽还是古人玩得厉害。
【2】
“人尽可夫”现在的意思是指女子不守妇道或者做皮肉生意的人。
这句话出自《左传》,说有个祭仲的大夫做人很跋扈,郑厉公不喜欢他,想让祭仲的女婿杀了她,谁知道被祭仲的女儿知道了,女儿在丈夫和老爸之间没法选择,就去问自己的母亲,母亲说“人尽夫也,父一而已”,之后女儿就向老爸告密,导致老公冤死,郑厉公出逃。
“人尽夫也,父一而已”就是“人尽可夫”的原身,它的意义上是人人都可以是丈夫,但父亲之后一个,讲究的是血缘关系。
后来张爱玲说:任何人,这个人只所有的未婚者。我是“人尽可夫”的。意思是说人不过是在茫茫人海中寻找一灵魂伴侣。
最开始“人尽可夫”这句话没有一点淫性,传着传着就变了质。
【3】
“君子远庖厨”现在很多人用来形容男人不能进厨房,可惜这里说的君子并不是说的男人,而是指仁德的人。
这句话原句出自《孟子》,“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也。”,孟子是为了劝谏齐宣王实行仁政。
意思是说,君子对于飞禽走兽,见到它们活着,便不忍心见到它们死去;听到它们哀叫,便不忍心吃它们的肉。所以,君子总是远离厨房。
所以这句话说的人一个品德高尚的人,要有仁慈之心,却被很多男人当做不下厨的借口。
【4】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现在这句话被解读为人活着就要自私自利为自己考虑,不然天地也容不下你。
其实这句话出自佛教书籍,叫做《佛说十善业道经》,想一下,佛教书籍怎么可能让人做一个自私的人呢。
这句话的意思是“人应该注意自己的品行修养,这才叫顺应天意,如果不注重自身修为的话,就会被天地所不容。”
看到这句话的原意,才发现人还是要多读点书,不然做人都做不明白。
【5】
“贫贱夫妻百事哀”现在的意思是一对夫妻啥都可以没有,就是不能没钱,没有经济基础的婚姻是悲哀,虽然这句话放在当下社会很合适,但这句话原意不是这样。
这首诗的作者是元稹,名字叫做《遣悲怀三首·其三》,原文是“昔日戏言身后事,今朝都到眼前来......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这是元稹悼念亡妻之作,他与妻子贫贱夫妻一往情深,无奈妻子死的早,他说的“百事哀”指的是现在妻子不在身边,看到任何事物都会哀伤。
“贫贱夫妻百事哀”本来表现的意思是夫妻情深,到了现在成了宣传物质大于感情的口号。
【6】
“三思而后行”现在的意思是做事要谨慎,不要莽撞行事,多想想前因后果。
这句话原句出自《论语》,“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在古代,三的意思代表多,这几句话的意思是季文子每次做事都思前想后很多次,孔子听见了,说考虑一下,再考虑一下就够了,就是遇事思考两次就够了,想太多没必要。
引申含义为“人做事可以小心谨慎,但过分的小心会适得其反,凡事要适度。”
总的来说,这句话前后翻译差别不大,区别之处在于原句有后面的提醒,加上之后这句话的意境瞬间升华了。
【7】
“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现在的意思是只要我一心向佛,破了荤酒两戒都没事。
这句话包含一个小故事,明末年间李立阳嗜杀成性,禅师劝他少造杀孽,李立阳见禅师严格遵守戒律清规不食酒肉,就说“你要是吃肉我就不杀人了”,后来俩人签订合同,禅师吃了酒肉,李立阳依约不再杀人。
另外一个故事跟这个大概相似,也是一个和尚为了解救百姓跟山贼打赌,最后和尚喝酒吃肉后面不改色,真正做到了“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直接惊到了山贼,没办法只能放了他们。
不过这两句诗还有后面两句,出自《济公李修缘》,后两句是“世人若学我,如同进魔道”,其实这两句才是精华。
意思就是一个人再怎么宣传自己内心清净,是个道德高尚的人,不要觉得做点坏事没什么,你只要做了就是个坏人。
【8】
“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现在的意思是男人做大事要要狠得下心。
其实这句话很多人忽略了第一句,只把目光锁定在了“毒”字上,只能说通假字害死人,古人用字习惯与现代人有区别。
“毒”字这里念“度”,它与前面的量前后呼应,意思是说男人要有大度量,要有容人的本事。
【9】
“女子无才便是德”现在的意思是女性不读书就是好品质。
翻遍古书,这几句话确实是父系社会对女性依附男性,要做好男人贤内助要求,有控制女性思想的意向,但绝不是不让女子读书。
它大概有三个意思,第一个是女子读书明理固然好,但不可多读,更不能乱读,比如读一些戏文小说类的动了邪念,那还不如不读;
第二个是“本有而无之”的意思,就是女子虽然有才华,但是不能表现出来,要谦虚谨慎;
第三个说法是公认的,里面的“便”字通“辩”,男人在外面要靠争辩表现自己的观点和德行,而女人不与人争辩就是德行的表现。
【10】
其实古代有很多诗词,与现在大家的理解都不相同,比如“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很多人当做爱情宣言,但最开始这句话形容的是战友之谊,包括“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等等。
中国父系社会封建社会有很长一段时间,有文字记载以来,基本当权者和有文字著作权的都是男性,女性留下的文学作品很少。
比如《氓》很像女性写的,但年代久远作者不详,卓文君素有才女之称,留下的诗词最出名的一首《白头吟》,也是为了挽回丈夫的心。
不过像这种把友情比作爱情的还好,它们歌颂的都是感情的真挚,用错也无所谓。
但如以上列举的一些,比如“无毒不丈夫”、“君子远庖厨”等等,被误解就可能影响一些人的价值观,还是要正确理解。
反正,没事多读书总没有坏处。
我要说的就是这些。
书咚咚原创。End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