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武王创业成功,建立了大周朝八百年基业。当然,姜子牙功不可没!

这天,周武王就问姜子牙,怎样才能保住得来不易的江山呢?这看起来是个普通的问题,问得无非就是如何治国安邦的道理!但是,真是这样吗?若是这个问题让职场新人回答,可能就是一道标准的简单题,条条框框列的明明白白!但是姜子牙作为职场老手,他一眼就看透了问题本质:大王问的哪是什么治国安邦之策呀,这个问题应该换个角度看,重新解读!那姜子牙解读的满意吗?你很快就知道!

姜子牙略一沉思就说:臣有一本天书(就是丹书),大王您问的问题都在天书里,但是要看还不行,必须斋戒沐浴!姜子牙这就给自己留了时间,你看一个高明的职场老手说话总是留有余地,又从容自然,拐弯抹角间就把事情处理圆满。

既然,姜子牙这么说,武王倒是很听话,即刻斋戒三日,沐浴更衣仪式感拉满,毕恭毕敬向姜子牙请教。姜子牙这时才取出天书,说道:以仁得之(江山、天下),但施仁政,可传百代;以不仁得之,但施仁政,可传十世;无论仁否得之,不施以仁政,其祸当代。

这个回答就很有意思,前面我们说了周武王问:怎样保住江山!但是姜子牙却回答什么呢?要施仁政!这固然是个好答案,可是别忘了姜子牙设置的前提是:得国是仁还是不仁。其实,这才是姜子牙给武王的答案,也是武王真正想要的答案。为什么这么说?武王是谁?那是商朝的臣子,在当时的思想框架下,以周代商就是以臣代君,欺负君王,德位不正,诸侯大臣是要反对的,这个行不通的。所以,武王就很担心这个事情:百年之后,这种事会不会发生在自己子孙身上?换句话说,怎样才能以周代商,代的名正言顺呢?

姜子牙就搬出了天书!既然有天书,那周代商,就是天命所归呀。武王听了这话,还不打心眼儿里高兴呀,这就说到心坎上了!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这就是丹书受戒,有了丹书,武王也了解了丹书的内容,接下来就看武王的执行能力了,武王是怎么做的呢?户牖置铭,把天书说的要仁政爱民写到小纸条上挂的满屋子都是。户牖:就是窗户门窗,铭就是座右铭吧。

丹书受戒,户牖置铭,这句话出自《尚书》。这个小故事如果再往前推一步,你会发现也很有意思。武王成王康王,自然没话说,都是好君主。但是到了周厉王,此时恰好是第十代,周厉王又是残暴不仁,还记得那句:以不仁得之,施以仁,可传十代吗!到了第十代,眼看就要岌岌可危了,这是不是说武王得位不仁呢?不管怎么说,幸好周宣王不像它老爸周厉王,是位仁德之君,才有了宣王中兴!还是应了那句话——施仁政!这算不算是“天书”又给了大周一个机会呢?

以上只是最近在给孩子们在喜马讲《漫话.东周列国》这本长篇“大故事”的间隙,做的小笔记,写出来大家共同探讨!


欢迎点赞+关注,谢谢支持!不足处,请不吝赐教,一起探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