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糖失控,离不开这10条原因。全面解读血糖升高的原因,建议收藏

今天的内容比较长 ,闲话就不说了,直接上干货。

建议大家收藏起来,以备不时之需。

1、饮食不当

与其他慢性病相比,糖尿病最大的特点,在于对饮食的要求比较严格。饮食是糖尿病的治疗手段之一,对控制血糖的重要性等同于药物。

而且,饮食可以说是糖尿病最好的治疗手段。因为控制饮食没有任何副作用,还能改善血压、血脂等其他健康指标,对整体的健康都有好处。

但是俗话说:人生在世,吃喝二字。对很多人来说,管住嘴又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很多糖友实在管不住嘴,就会自我安慰:吃多了不怕,降糖药加加量就好了。

这么容易,医生就不会天天苦口婆心的教你如何合理饮食了。

为什么不能这样做呢?主要有3个原因:

第一,如果不控制饮食,一味地增加药物剂量,食物消化后产生的多余热量并不会平白消失,而是会转化为脂肪储存起来。长此以往,体重就会超标,进而引起胰岛素抵抗,使血糖更难以控制。

第二,吃得越多,身体就需要分泌更多的胰岛素来处理血糖,长期如此,会加重胰岛β细胞负担,加速细胞凋亡,进而导致胰岛功能衰竭,胰岛素分泌不足,血糖越来越高。

第三,是药三分毒。增加药物剂量的确可以把血糖降下来,但同时也会增加药物副作用。并且用药量过大,还会使血糖波动更大,加重病情。

2、运动量不足

运动也是糖尿病治疗的手段之一。运动量不足也是血糖控制差的原因之一。

研究表明,经常久坐不动会增加胰岛素抵抗,引起代谢紊乱,从而导致血糖升高。

运动的好处多多。

除了能提高胰岛素敏感性,降低餐后血糖,经常运动还可以增加肌肉量(抗阻运动),改善心肺功能(有氧运动)、提高身体的免疫力。

另外,经常运动还可以改善体重、舒缓情绪、提高睡眠质量。这些对健康也有直接或间接的好处。

3、情绪因素

情绪对血糖的影响往往会被低估。那么,情绪为什么会影响血糖呢?

情绪主要是通过影响“升糖激素”的分泌而影响血糖。

我们体内的很多激素都有升高血糖的作用,比如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等。

当我们处于不良的情绪中时,身体会进入“应激”状态,导致升糖激素的释放增加。

对普通人来讲,升糖激素的增加对血糖的影响并不大。因为普通人的胰岛β细胞会同时分泌更多的胰岛素,来对抗这些升糖激素。

但糖尿病人不同,他们的胰岛β细胞功能不足,分泌的胰岛素不足以对抗这些升糖激素,就会导致血糖升高。

所以,如果血糖总是高,又找不到明确的原因,就要想一想最近的情绪状态有没有问题。

4、用药不当

包括药量不足、药量过大、用法不合理、搭配不当。咱们重点讲一下后面3条。

  • 药量过大

药量不足大家应该很容易理解,就不专门讲了。但是用药过量也会导致血糖高,很多糖友就不一定知道了。

原理在于“反跳性高血糖“。

有些糖友可能遇到过这种情况:前一天晚上的胰岛素不小心打多了,结果第二天血糖不但没有低,反而更高了。

这种情况就是我们常说的”苏木杰现象“。是由于降糖药用量过大,夜间发生了低血糖,继而引起血糖反跳性升高。

如果不了解这一点,以为是药量不够而继续增加药量,血糖不但不会降下来,反而会反弹得更高,或者出现严重低血糖。

  • 用法不合理。

比如,磺酰脲类降糖药一般建议餐前半小时服用,这样能使药物的作用高峰与餐后血糖高峰同步,达到最佳降糖效果;拜糖平应当与第一口饭同时服用,以延缓碳水化合物吸收,降低餐后血糖。

如果服用时间不对,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再比如,格列奈类降糖药起效快,作用时间短,主要控制餐后血糖,所以应当餐前服用;而二甲双胍作用时间长,应该每日定时,使药效保持稳定。

  • 搭配不当

随着病程的延长,大部分糖友很难通过单一的药物使血糖达标,这就需要联合用药。

联合用药不是随便增加药物品种就可以,要根据药物不同的作用机制合理搭配。

一般会根据患者的不同特点,选择作用机制互补的药物联用,使它们发挥协同降糖作用。这样既能达到更好的降糖效果,还能减少每种药的剂量,减少副作用。

反之,如果药物搭配不合理,非但不能增强降糖效果,反而会增加药物的不良反应。

我经常会遇到这类糖友:发现自己血糖高了,又嫌上医院太麻烦,就擅自将同一类的降糖药物合用,比如把优降糖与美吡达联用,结果反而出现了不良反应。

降糖方案调整好之后一般会使用很长时间。所以,如果血糖不稳定了需要调整,切记不要善做主张,一定要咨询医生。

5、病情发展

除了胰岛素,大多数降糖药发挥作用的前提,都要求患者尚存部分胰岛功能。

但是随着糖尿病病程的延长,糖友们的胰岛功能免不了会逐渐减退甚至衰竭。

所以,很多糖友会发现,有些降糖药刚开始吃的时候效果很好,过了一段时间后,效果就下降了。

有些糖友以为是”耐药“了,其实只是病情有了变化。

比如,磺脲类和格列奈类降糖药属于”促泌剂“,主要通过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发挥降糖作用。当患者胰岛功能减退后,这些药的效果自然也会随之下降。

还有些糖友不注意饮食和运动,使身体超重或肥胖,进而导致”胰岛素抵抗“。也会使降糖药的效果下降,血糖升高。

这些情况都与病情的发展有关,就需要医生根据新的情况调整降糖方案。

6、药物影响

这一条与第4条讲的情况不同,说的是其他非降糖药对血糖的影响。

有些药物在治疗其他疾病的同时,也会导致血糖升高。这些药主要有以下几种:

◆ 糖皮质激素

糖皮质激素常用来治疗风湿免疫病、皮肤病、哮喘、COPD、淋巴瘤等。这类药容易引起胰岛素抵抗、糖异生增加和胰岛素生成减少,从而升高血糖。

◆ 抗癫痫药

比如常用药物丙戊酸钠,这种药容易引起体重增加,从而使血糖升高。

◆ 抗精神病药

如奥氮平、氯氮平、利培酮和喹硫平等,这些药容易引起体重增加和胰岛素抵抗,并且会导致胰岛素分泌减少,使血糖升高。

◆ 噻嗪类利尿剂

噻嗪类利尿剂是常用的利尿剂,这类药会增加胰岛素抵抗,减少胰岛素分泌,从而升高血糖。

◆ β 受体阻滞剂

β 受体阻滞剂是另一类与高血糖有关的降压药。这类药会导致胰岛素抵抗,并且会使血管收缩,导致肌肉葡萄糖摄取减少,引起血糖升高。

◆ 生长激素

重组生长激素一般用于治疗矮小症,这种药会拮抗胰岛素对糖脂代谢的影响,并引起胰岛素抵抗。

以上只是列举了常见的几种药物。容易引起血糖升高的药物还有很多,如果你的血糖不明原因升高,同时又在服用其他药物,最好咨询一下医生,看看是否药物影响。

7、应激

当身体处于疾病、创伤、妊娠、月经等应激状态时,体内的升糖激素分泌会增加,如果胰岛β细胞不能快速适应这种变化,及时分泌足够的胰岛素来拮抗升糖激素,就会导致血糖”应激性升高“。

8、气候因素的影响

无论是糖尿病人还是普通人,血糖都会随着昼夜交替和季节变化产生周期性的波动。

这主要与胰岛素和升糖激素的分泌周期有关。

比如,胰岛素的分泌高峰出现在清晨,低谷在傍晚,这与血糖波动的规律是一致的。

升糖激素的分泌也有同样的昼夜节律。如果生活不规律,经常熬夜,就会导致体内激素的分泌节律紊乱,导致血糖升高。

除了昼夜节律,血糖还会受外界气温影响。

在寒冷的气候条件下,人体需要更多的热量来维持体温,身体就会调整激素的分泌,使升糖激素的分泌增加,胰岛素分泌减少。同时加快肝糖原的分解,使更多的糖原分解为血糖。

这在增加机体能量供应的同时,也会使血糖升高。

9、误诊

我国95%的糖尿病人都属于2型糖尿病,所以误诊的情况不多,但也时有发生。

比如,我们知道,1型糖尿病主要发生于儿童。但是,有个别1型糖尿病会在成人阶段才发病。由于这种成人阶段发病的1型糖尿病症状不典型,常被误诊为2型糖尿病。

这类患者的胰岛功能衰竭得很快。早期口服药可能会有一定作用,但是一般维持不了太久,当胰岛功能明显衰竭后,口服降糖药就会失效,只能使用胰岛素治疗。

10、血糖监测因素

家用血糖仪技术难度不高 ,一般来说只要是正规产品,出现严重误差的情况很少。

但是有些特殊情况下也会发生较大误差。比如血糖极端升高和降低、严重贫血、严重脱水、环境温度过低、试纸受潮、试纸过期等等。

如果测量结果不准确,就会造成误判,导致错误的调整用药,引起血糖波动。

以上10条血糖升高的原因,你是哪一条呢?欢迎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