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理解33套公式——⑨文体知识-说明文

(一)说明文阅读

1、明确说明对象:

辨析说明对象可以:

a. 看文章题目;

b. 根据说明语段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

  • 例子:文章题目是《水的三态变化》。通过题目,我们可以明确说明对象是“水”,具体是说明水的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状态。

2、概括说明内容:

事理说明文说明内容一般可概括为:本文主要说明(说明对象)的构造、形态、性质、特点、变化、成因、工作原理、功用等方面。(视具体说明对象的哪些内容而定)

  • 例子:在《水的三态变化》这篇文章中,主要说明了水的三种形态(固态、液态、气态)的特点、变化条件(如温度)以及它们之间的转换过程。

3、明确说明顺序:

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逻辑顺序常见的有:

a.从概括到具体;b.从整体到局部;c.从主要到次要;d.从现象到本质;e.从原因到结果;f.从特点到用途。

事理说明文一般都采用逻辑顺序的说明顺序。

  • 例子:在介绍水的三态变化时,文章可能首先从水的液态开始(概括),然后分别介绍固态和气态(具体),这是从概括到具体的逻辑顺序。

4、明确说明方法:

(1)说明方法:a.下定义(模式:什么是什么);b.举例子;c.作比较;d.列数字;e.打比方;f.分类别;g.列图表

(2)分析说明方法的作用:a、先指明所用的说明方法;b、再联系说明内容分析该说明方法说明了事物的哪方面的特征。

  • 说明方法:

下定义:水是地球上最常见的物质之一,由氢和氧组成。

举例子:例如,水在0°C以下会结冰,变成固态。

列数字: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C。

打比方:水的三态变化就像人的成长,从婴儿(固态)到儿童(液态)再到成人(气态)。

  • 分析说明方法的作用:通过下定义,我们了解了水的基本组成;通过举例子,我们明白了水在不同温度下的状态变化;通过列数字,我们了解了水变化的具体条件;通过打比方,我们更形象地理解了水的三态变化。

5、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答题规范:

答:不能删去,“xx”表示……,去掉后就变成了……影响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不符合实际情况或过于绝对化)

  • 例子:文章中说“水在0°C时会结冰”,不能删去“0°C”,因为水的结冰点是0°C,去掉后就变成了水在任何温度下都会结冰,这影响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6、明确说明文的结构(作为划分层次的依据):

常用的结构模式:总--分、分--总、总--分--总等,事物说明文多用总分式,其“分”的部分又常按并列方式安排

  • 例子:《水的三态变化》这篇文章可能采用“总-分”结构,首先总体介绍水的三态变化,然后分别介绍每种状态的特点,最后总结三态变化的联系和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