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颉复姓侯刚,双瞳四目,是黄帝手下的史官,号称&34;造字圣人&34;。在远古时期,由于分工不同,仓颉主要分管牲口和食物。牲口和食物种类很多,而且属于消耗品,每天消耗多少、进账多少,既没有纸墨笔砚可以记录,也没有科学的计数和统计方法,要想把数字管理得不出差错,这可是相当考验人智慧的。这么繁重的事情落到了仓颉的头上,这令仓颉感到难度极大。
于是仓颉展开了多种尝试。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结绳记事。这真是一个绝顶的发明。据说仓颉开始把绳子打成一个一个的绳疙瘩。每一种颜色的绳代表一类牲口、食物,每一个疙瘩代表不同的数字。牲口和食物增多时,就在绳子疙瘩上多打绳圈,每个绳圈上就多挂各种颜色的贝壳。如果牲口和食物减少了,就减掉相应数量的贝壳。这个法子管理账目的效果特别好,受到了黄帝的赞赏,于是沿用了好久。 能力越大责任就越大。仓颉如此聪明,办事效率如此之高,黄帝看在眼里,喜欢在心里,于是就把每年的祭祀用度、发展的大事,统统委托给仓颉。
这一来仓颉感觉到肩上的责任更大了,原有的结绳记事的法子已经不适应新的要求了。面对数量庞大的、不断变化的数字,怎么样才能不出差错呢?
常言道:功到自然成。这话一点儿也不假。仓颉有一次观察到两位老人讨论老虎追梅花鹿的事情,上前打听才明白,这老人是通过观察地面上野兽的脚印来判断的。看着动物留存在地面上的脚印,仓颉灵机一动:我何不用各种符号来代表每一种物品呢?仓颉内心大喜,一头扑到各种符号的设计中去。果然,他将各种物品管理得并并有条。
这事儿传到了黄帝的耳朵里。黄蒂看到仓颉设计的各种各样的符号非常高兴,于是就命令向各个部落进行推广。
这样一来,仓颉的名气就越来越大了,人们看到仓颉就远远地竖起大拇指。确实,仓颉造的字大大方便了管理,人们都感觉到仓颉的聪明。只是,慢慢地,在誉声中,仓颉骄傲了。
骄傲之中的仓颉造字也开始不认真了,有的字甚至不知何意。黄帝非常不高兴,但又不想伤仓颉的心,怕仓颉内心不高兴,就请来一位120多岁的老人,请他去找仓颉谈谈,敲敲警钟,让他清醒下来,认清自己的不足。于是老人就去找仓颉了。
老人一边思考着一边就到仓颉家去了。远远地就看到仓颉在教其他部落的学员写字。老人没有说话,就站在学员后面观察。没过多久,培训结束,学员们纷纷离去。仓颉抬头看到老人还站着,就好奇地问老人为何还不走。老人语重心长地说道:&34;仓颉啊,我有几个字不懂,你能不能单独教我啊?”
面对老人的请教,仓颉也没有动脑筋多想,就直接问老人。老人说:&34;你造的&39;马&39;&39;驴&39;&39;骡&39;都是大牲畜,都有四条腿,我好奇的是,你造的&39;牛&39;为什么就没有四条腿呢?&34;
&34;牛&34;字,是仓颉按照牛的形状画
出来的,但不知怎么的就稀里糊涂写成鱼&34;样的了。因此仓颉一下子就被老人问住了,支支吾吾地半天解释不清,顿时脸红脖子粗。
老人继续问道:&34;还有两个字我也是反复琢磨不透,搞不清楚,现在来向你请教,如&39;重&39;字你教人们念&39; chu &39;,&39;出&39;字你教人们念&39; chong &39;。我倒觉得你把字念反了,也不知道对不对啊!思来想去,自己拿不定主意,只好来麻烦你啦!&34;
老 人这么一说,仓颉就知道是什么意思啦!顿时仓颉满脸通红,晓得自己犯了错误,于是&34;扑通&34;一声就跪倒在地,后悔不已。老人看到仓颉已经发自肺腑地感到忏悔,就勉励他一定要认真造字,一丝不苟,因为文字会世世代代传习下去,影响极大。仓颉点头认错,并表示自己一定改掉骄傲自满的坏毛病。
有错能改,善莫大焉。仓颉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之后,每造出一个字来,都会虚心地向别人请教,然后汇聚众人的意见进行修改,直到近乎完美为止。完美到什么程度呢?据说,仓颉造字,惊动了鬼神。仓颉造了&34;鬼&34;字,晚上就能听到鬼哭狼嚎;仓颉造了&34;雨&34;字,雨神很满意,就下了七七四十九天的雨。仓颉造的文字,黄帝也非常满意,因为自从人类有了文字之后,民智大开,文明日盛,天下就有了文字记载的历史。仓颉所造文字也成了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的标志。仓颉的贡献无比巨大。
这个故事对仓颉造字进行了赞美,同时也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一定要虚心、用心,千万不要有了点小成绩就骄傲。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