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兰怡阁

来源 | 孔夫子旧书网动态

在中国,“先生”二字可谓一种敬称,是对父兄长者和教师的称呼,大先生更是对有德业者的尊称,只有人格、品德、学业上能为人表率者堪称“大先生”!

今日看“扬子晚报”紫牛搜索刊登文章,“说唱《大先生》为鲁迅先生而歌”,其中鲁迅长孙周令飞在歌中“帮帮唱”,歌词第一句就是“大声喊出他的aka”。这里有必要解释一下aka,aka是also known as缩写,用来提及一个人的外号、别称、曾用名等。指的是亦称、也被称为的意思。当一些人或者一些事有非常出名的别名时,就会用aka来介绍。“鲁迅”是周树人先生1931年写小说《狂人日记》时所用别名,也是用得最为广泛、最为出名的别名。此说唱《大先生》上线网络平台是为了纪念鲁迅先生诞辰一百四十周年和鲁迅先生逝世八十五周年。

其实早在2008年,艺术家陈丹青就作过有关鲁迅大先生的演讲,题目是“笑谈大先生”。他说鲁迅是一个长得特别“好看”的人。在中国的文学家、教育家中,哪一张脸会比鲁迅的脸“更有分量,更有泰斗相,更有民族性和历史性”?

“漫谈大先生”将围绕周树人—鲁迅—大先生这条虹线,谈谈先生是如何从家庭生活中的大先生成长为民族精神的大先生的。

周树人在家庭中排行老大,是其夫人许安太太口里的“大先生”。从小康人家坠入困顿,走异路,逃异地。旧式婚姻的不幸,重获真爱的犹疑,兄弟怡怡的破灭,同侪后辈的攻击。异国生活的苦闷屈辱,提倡新思的无人响应,公务生涯的寂寞厌倦,大学教场的幻灭失落……过去的世界不断侵袭,将来的世界尚未成型,彷徨于无地,绝望,继而反抗绝望……一直到陈独秀北上,钱玄同力邀,周树人才变身鲁迅,横空出世。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鲁迅却是为横扫一切愚昧、黑暗、腐朽的思想而来。

1931年第一次用“鲁迅”别名作的《狂人日记》发表五月《新青年》杂志第4卷第5号,毛主席从《新青年》上认识了“鲁迅”,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1958年,被毛主席誉为“劳动人民的红线女”的著名粤剧演员邝健廉,向主席求字,鲜有引用他人文字题词的毛主席欣然挥毫写了鲁迅的两句诗“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表达了他对鲁迅先生和所有为人民服务的人们最高的致敬。1940年1月9日,毛泽东在陕北发表长篇演讲——《新民主主义的政治与新民主主义的文化》,演讲中称鲁迅为“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并给予鲁迅“三家五最”的最高政治定位。此后,解放区的语文教材中大量增选鲁迅的“战斗杂文”,而国统区则禁止学生阅读鲁迅,禁止发行鲁迅的一切出版物。鲁迅不再是独立于任何党派之外的自由知识分子,而成为共产党高擎的一面意识形态大旗。

“多买书多读书,买好书读好书”,不要辜负中华民族的大先生。鲁迅小说集有《彷徨》《呐喊》,历史小说《故事新编》,散文《朝花夕拾》,散文诗《野草》,杂文集有《热风》《坟》《华盖集》《华盖集续编》《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集》《且介亭杂文二集》《且介亭杂文末编》《集外集》《集外集拾遗》。

《呐喊》鲁迅第一部小说集,收一九一八至一九二二年小说十四篇,当时正是“五四”运动后,鲁迅结束“所谓钞古碑”生活,投身到反帝反封建的激流中。

《坟》收一九0七至一九二五年论文二十三篇。

《热风》收1918—1924年的杂感四十一篇;

《彷徨》收1924—1925年的小说十一篇;

《野草》收1924—1926年的散文诗二十三篇,加1927年4月作的《题辞》,共二十四篇;

《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收1926年回忆文章十篇;

《故事新编》收1922—1935年的历史故事小说八篇;

《华盖集》收1925年的杂文二十五篇; 《华盖集续》收1926年的杂文三十七篇,末附1927年的《海上通讯》一篇;

《而己集》收1927年的杂文二十九篇,附1926年的《大衍发徽》一篇;

《三闲集》收1927—1929年的杂文三十四篇,末附1932年所作的《鲁迅译著书目》一篇;

《二心集》收1930—1931年的杂文五十一篇;

《南腔北调集》收1932—1933年的杂文五十一篇;

《伪自由书》收1933年1–5月的杂文四十三篇,这些杂文都发表在《申报》的《自由谈》上;

《准风月谈》收1933年6—11月的杂文六十四篇;

《花边文学》收1934年的杂文61篇;“花边”也是银元的别称。

《且介亭杂谈》收1934年的杂文三十六篇,《且介亭杂谈二集》收1935年的杂文四十八篇,《且介亭杂谈未编》收1936年的杂文三十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