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10月19日晚间,志愿军十五军战士们在枪林弹雨中冒着激烈的炮火,互相掩护着向597.9高地缓慢推进,在前进了一段距离后,敌人的火力突然加强,敌军机枪碉堡持续喷出致命的火舌,给我军进攻制造了极大的阻碍;
为了突破碉堡火力带来的限制,黄继光同志在用尽弹药后,冲上前去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机枪眼,他死死抓住周围的袋子,不让身体挪动,用生命掩护了部队前进,让部队成功守住了上甘岭高地;
他的事迹很快就传到了志愿军指挥部,指挥部内的空气凝结到了极点,十五军军长秦基伟认识到,不能够光靠战士的意志力打仗,战役的性质正在从小战斗转变为大规模战役,需要使用真正意义上的重火力来痛击美军,让他们尝尝炮火落到自己头上到底是什么滋味。
有了这番认识之后,秦基伟决定向总指挥部要支援,于是他拨通了负责志愿军后勤供应的副司令洪学智的电话,早已得知黄继光英勇事迹的洪学智向秦基伟说:“15军辛苦了,你们要什么我给什么”,秦基伟直接了当地告诉洪学智,自己需要炮,而且是喀秋莎火箭炮!
很快24门喀秋莎火箭炮借着夜色的掩护,进入了预设发射阵地,当晚9点,第一轮攻击开始,喀秋莎满载负荷,向敌人的阵地发射而去,386枚火箭弹宛如一条钢与火组成的巨龙,狠狠的撞在敌人的头顶。一瞬间地动山摇,爆炸的红焰蔓延了整片天空,就像云彩着火了一样。就连在我方阵地上的士兵也被天边的红焰所吸引,纷纷猜测发生了什么。
第一轮炮击刚过,喀秋莎的第二轮打击又到了,刚刚爬出掩体抢修工事的美军士兵再次被炮火覆盖。当我们的战士冲上敌人阵地时几乎没有遇到抵抗,地上全是美军士兵被炸飞的残肢断臂,还有几个瘫坐在掩体里大难不死的美军,已经被吓得语无伦次,对志愿军官兵说:“你们中国人使用了原子弹!”
在此之前的1952年10月8日,中美板门店谈判彻底地陷入僵局,双方都不愿意在停战条件上退让,会谈变成了沉默的静坐示威。在多次谈判无果后,美方谈判代表终于坐不住了,他破口大骂道:“让飞机、大炮去辩论吧”。
随后美军第7师和南朝鲜伪军发动了“秋季攻势”,试图通过军事上的打压迫使我方在停战谈判上让步。为了撕开我军在朝鲜战场中部的防守口子,美军第七师将志愿军十五军控制下的五圣山上甘岭高地作为首要进攻目标;如果上甘岭失守,意味着美军可以通过高地优势居高临下,对我军阵地展开火力覆盖,因此在战役开始前,军长秦基伟就下了死命令,上甘岭绝对不能够被美军攻下!
当时负责美军“秋季攻势”的正是世界历史上著名的军事疯子:范弗利特。
范弗利特是绝对的大舰巨炮和火力优势主义者,他的战术浓缩为一个字就是:“炸”!为了击溃驻守在上甘岭的志愿军,范弗利特命令美军士兵只管开火,不要考虑弹药消耗的问题,于是在接下来9天的战斗中,美军上百门火炮每日无休止地对着上甘岭射击,共计消耗超过36万发炮弹,约等于一门炮都发射了2860发弹药,再加上美军飞机的轮番轰炸,上甘岭高地上的土壤都被削平了好几米。
美军仗着炮火优势大举进攻,志愿军采取了灵活的战术应对,战士们纷纷躲入地下坑道中,凭借坑道坚守阵地,避免和美军硬碰硬;白天美军利用强劲的火力,迫使志愿军战士躲入坑道,并趁机占领阵地,但一到晚上志愿军战士就冲出坑道,对敌人进行沉痛的反击。
阵地在两军间反复易手,战况极为惨烈,在这种情况下,机动灵活,火力强劲的喀秋莎也就成为了志愿军用得最为顺手的炮火支援武器,同时它也是朝鲜战场上苏联对志愿军支援的武器装备中主要的重武器之一;
喀秋莎火箭炮代号BM-13,是一种使用卡车运载的自行火箭炮,装载16颗132毫米M-13火箭弹,这种大口径火箭弹自带一个相当于700公斤等效TNT威力的高爆战斗部,威力相当可怕,其爆炸产生的超压,能够在开阔地面杀伤百米范围内的无防护有生目标。
如果在敌人坦克周边爆炸,爆炸产生的超压将会像一柄大锤猛击坦克装甲,使其成员舱外壁破裂,飞散出大量金属碎片,将里面的人变成一滩碎肉。更重要的是喀秋莎火箭炮能够在短短的十秒钟内就发射出全部16颗火箭弹,其火力密度令人咂舌。二战时苏德战场上,德军在苏联强大的反攻下节节败退,最让德军害怕的武器就是苏联的喀秋莎火箭炮,
喀秋莎火箭弹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火箭炮之一,从发射车到弹药全部都是苏联制造,其使用的高浓度固体发射药柱,只有苏联能够制造,一发喀秋莎火箭弹的价格高达6两黄金;
1950年10月,中央军委命令48军143师改编为炮兵21师,他们改编后的主要任务,就是接收使用苏联送来的喀秋莎火箭炮。朝鲜战场上战事无比紧张,战机分秒必争,当时21师只有28天的时间来熟悉喀秋莎的使用方法,在苏联专家的教导下,战士们不分昼夜地学习怎么操作喀秋莎火箭炮。这样金贵的武器,让全师官兵都无比珍惜,把火箭炮看做比自己的命还宝贵。
上甘岭战役中,喀秋莎发挥了神威,大部分的美军士兵都是死于喀秋莎绵密的火力覆盖之下;为了摆脱对苏联的武器依赖,我国也对喀秋莎火箭炮进行了紧锣密鼓的研究,很快获得了独立制造喀秋莎的能力。
自此之后,各种强大的火箭炮在解放军中先后列装,成为我军火力打击的重要组成部分,直到今天解放军仍然装备了多种强大的火箭炮,特别是大口径远程火箭炮,如带常规弹头威力可轻松摧毁两米厚的钢筋混凝土掩体,还有能够携带三架小型巡飞弹无人机的火箭弹和能够播撒反装甲末敏弹的火箭弹,一次齐射就能消灭半个旅的坦克。
这些火箭弹在经过升级迭代后,不仅仅拥有制导能力能够打得准,而且普遍拥有三百公里以上的射程,比起导弹都毫不逊色。这也是我军对东南方向之敌最为强大的武器。
朝鲜战争的胜利彻底打出了中国的国威,正是因为有黄继光这样英勇无畏的战士,才构筑了我们对抗美帝国主义的必胜决心;万炮齐飞的喀秋莎对于朝鲜战场上的中国来说是奢侈的,随着经济的腾飞,中国国防实力已经有了质的飞跃,我们可以昂首挺胸乘着东风,对任何国家说不,这是对无数为新中国付出生命和鲜血的革命烈士最好的回报。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