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共享”是一个热词。随着共享单车、共享汽车、共享充电宝,甚至共享房屋逐渐进入公众视野,共享经济已经成为企业焕发新生命的拐点。

然而,共享这个词真正进入人们视野却是在2015年,随着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促进了我国发展全局的深刻变革。全会强调,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五大发展理念中,“共享”有着独特的含义,它不但体现了发展的方法论,而且蕴含着发展的价值观。如果说创新、协调、绿色、开放着重于发展思路和发展方式上的转变,是从生产力的方面谋划发展,那么,共享发展则是从发展的依靠和发展的目的、从生产关系的方面思考发展,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在发展问题上的充分运用。对于正在以绿色发展崛起的贵州来说,共享更是有着超乎寻常的意义。

共享发展的历史逻辑:传统价值取向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如同古人所讲的五行金木水火土,是具有内在联系的集合体。其中,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共享则是公平社会的本质要求,对于中国的未来之路具有重要的意义。

现实是历史的延续。任何一种当下的文化表达,都可以从历史的积淀中找到其根脉。共享发展理念正是表达了传统价值观中和谐社会的价值诉求。

千百年来,人们梦想大同世界,其实际追求的是“均”与“公”。中外历史也显示,人类不断地朝着“均”与“公”的路上迈进。

据悉,共享发展理念既延伸了传统文化精神中以人为本,“公”与“均”的价值取向,又吸收了国外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观念,是历史逻辑与理论逻辑的有机统一。因此,共享发展在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国人民大学荣誉教授未兴华认为,共享发展理论价值和现实魅力之所在,是共享发展不同于一切传统意义上的公平正义理论的创新和提升。“共享发展是全民共享,即共享发展是人人享有、各得其所,不是少数人共享、一部分人共享;共享是全面共享,即共享发展就要共享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各方面建设成果,全面保障人民在各方面的合法权益。”

共享发展是共建共享,即只有共建才能共享

五大发展理念中,有两大内涵在过去从来没有提过,即“绿色”和“共享”。

北京大学经济学教授曹和平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绿色是把环境的问题放进去了,共享则把新经济的东西纳入其中。”

从内核上来看,五大发展理念正契合了三大规律,“创新”、“协调”之于经济规律,“绿色”之于自然规律,“开放”、“共享”之于社会规律。总体来看,它既立足于过去,又为未来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

于贵州而言,绿色和共享理念显得尤为重要。在绿色发展理念引领下,贵州加快构建生态有机的绿色农业体系、环境友好的绿色工业体系,形成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结构,实现经济增长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注重环境保护和生态保育,着眼建设山青、天蓝、水清、地洁的美好家园,做到生产、生活、生态的良性互动,让环境生态持续为生产、生活带来经济价值和附加功能。

贵州省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贵州在多年的实践和探索中,已享受到一些绿色红利。比如生态文明制度红利,贵州在全国率先出台省级、市级生态文明建设条例,从法律上明确了生态文明建设道路;比如绿色产业和绿色产品的红利,贵州围绕绿色产业发展,发布了大数据、大生态、大健康以及数字经济、旅游经济、绿色经济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等“工程包”,让经济发展速度保持在较快水平,而经济发展之后,人民群众就能享受到更多成果,这也是绿色红利。

未兴华也认为,共享发展是共建共享,即只有共建才能共享,共建的过程也是共享的过程;共享发展是渐进共享,即共享发展必将有一个从低级到高级、从不均衡到均衡的过程,即使达到很高的水平也会有差别。要通过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增强发展动力,增进人民团结,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绿色经济发展是循序渐进的过程,绿色红利会在这个过程中逐步释放,群众的获得感也会不断增强。”上述发改委官员表示,通过绿色贵州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和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等措施,让生活在贵州的老百姓看得见青山、蓝天、清水、洁地,“我们现在所作的一系列工作正是在增加绿色红利、生产绿色红利,让大家更好地享受绿色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