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学习中医药学的朋友都会有一门课,叫做《中医基础理论》,它主要讲的是对人体生命活动和疾病变化规律的理论概括,包括阴阳、五行、运气、脏象、经络等学说,以及病因、病机、诊法、辨证、治则、治法、预防、养生等内容。
中医学以阴阳五行作为基础,将人体看成是气、形、神的统一体,通过望、闻、问、切的方法,探求病因、病性、病位、分析病机及人体内五脏六腑、经络关节、气血津液的变化、判断邪正消长,进而得出病名,归纳出证型,以辨证论治原则,制定“汗、吐、下、和、温、清、补、消”等治法,使用中药、针灸、推拿、按摩、拔罐、气功、食疗等多种治疗手段,使人体达到阴阳调和而康复。
对于中医治疗其实是有着正反两方面的,积极面在于希望可以协助恢复人体的阴阳平衡,而消极面则是当必须使用药物来减缓疾病的恶化时,还希望能兼顾生命与生活的品质。
从现存的医学文献来看,汉以后历代医药学家的学术主张和理论依据,几乎都没脱离《黄帝内经》、《难经》、《神农本草经》和《伤寒杂病论》这几部古典著作的理论框架,这四部著作可说是汉代以前,也就是中医理论体系形成时期的代表经典著作,反映了从先秦至东汉末年之间,中医从基础医学到临床医学,以及药物、针灸治疗等已形成了较完整的理论体系。
中医学的理论体系是受古代哲学思想和当时的自然科学知识影响很深,同时,又来源于实践,并长期指导实践。因此,它是经过实践反复检验过的。
如把“懂中医理论的人”和“不懂中医理论的人”做对比,中医理论体系的重要性一下就能显示出来。
比如:感冒了
不懂中医理论的人:趁热喝碗姜汤,加衣盖被出一身汗,转天病就好了!
懂中医理论的人:感冒有风寒、风热之分,并非所有的感冒都适宜喝姜茶。风寒感冒是风寒之邪外袭、肺气失宣所致,风热感冒则是风热之邪犯表、肺气失和所致……
比如说:闹腹泻
不懂中医理论的人:是不是吃坏东西了?
懂中医理论的人:泄泻之本,在于脾胃,病多因感受外邪,如湿热、暑湿、寒湿之邪;情志所伤,忧思郁怒导致肝失疏泄,横逆犯脾而成泄泻;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厚味,或进食不洁腐败之物……
比如说:月经不调
不懂中医理论的人:是不是碰凉水了?
懂中医理论的人:月经不调之根本之血虚、肾虚、血寒、内分泌失调,可以在补血的同时再调理机体,达到根本治疗之目的。
以上种种表明,懂中医的人遇到病症,总能辩证性分析,追根溯源,以便对症下药,而不是盲目调理。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