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影圈里,性感女星总是少不了一个标签:脱戏。特别是早期的香港电影圈,有一句话广为流传:“不要拳头,就是枕头。”这句话意味着女明星要么扮演打女角色,要么就只能选择展示性感形象,成为观众欲望的对象。
对于那些曾经选择过脱星的女演员们来说,这样的经历往往成为她们不愿提及的过去。脱星、欲女、甚至三级片演员等标签似乎一直围绕着她们,难以摆脱。
然而,有一位女明星却不同于其他人,她就是钟丽缇。被誉为“亚洲最性感女星”的她从来不吝啬展示自己身体的美丽,也毫不回避自己曾出演过限制级影片的经历。甚至有一部电影,她还赞不绝口地称之为艺术作品。
我们都想知道,这部电影到底有多么艺术呢?
一直以来,钟丽缇的形象在观众心中一直是“性感花瓶”的代表。自从1994年在《人鱼传说》中惊艳亮相后,她几乎在每部作品中都展示了自己的性感魅力。
而要谈到大尺度的出演,大家首先会想到的就是泰国电影《晚娘》。钟丽缇在片中饰演一个继母,与继子挑战了伦理禁忌,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实际上,在《晚娘》之前,钟丽缇还参演过一部更加大胆的电影,与汤唯主演的《色,戒》几乎同名。
这两部电影不仅在中文片名上撞车,也在香艳程度上不相上下。钟丽缇在片中饰演一个藏族少女,演绎了多场激情戏。
男主角名叫达世,过去是一名僧人。然而,他的行为并不符合佛家戒律。有一天,他随着师父到一个牧民家做法事。中午吃饭时,他对牧民家的羊肉饺子心生欲望。到了深夜,他在树林里偶遇了藏族少女琶玛。尽管身为出家人,但他却紧盯着琶玛不肯离去。
到了晚上,琶玛偷偷溜进达世的房间,用诱惑的姿态接近他,邀请他共度一夜。自此以后,达世经常在睡梦中与琶玛有关,还会发生生理反应。所有这些都被师父看在眼里。
为了防止达世修行受损,师父先是暗示他,再将他送到偏远地方修炼。然而,这些都没有效果。达世仍然无法抵挡尘世的诱惑。一天半夜,当众人都沉睡时,他偷偷离开,决定还俗。
达世来到琶玛家,向她表达了自己的爱慕之情。于是,两人结婚生子,过上了普通人的生活。
作为僧人,达世并不纯粹;作为丈夫,他也不称职。尽管与琶玛的感情一直很甜蜜,家里的生意也很红火,但达世的欲望并没有停止。他对印度女仆产生了非该有的感情。刚开始时,他只是偷偷观看女仆洗澡,后来甚至趁妻子和孩子不在家的时候与女仆发生关系,差点被抓个正着。
这难道不是一个渣男吗?不仅如此,他还是一个只会逃避的懦弱渣男。
实际上,妻子早就预料到了这一切。在达世匆忙穿衣让女仆离开的时候,女仆曾这样说道:“你为什么如此担心?她(琶玛)早晚都会发现。”
得知这个事实后,达世内心不安。与此同时,他收到了一封来自师父的信,信中写道,师父即将圆寂。
于是,达世再次选择了不辞而别,回到佛前。
这部电影是钟丽缇第一次真正参演大尺度的激情戏,而且是她主动争取得来的。导演最初对女主角的选择非常苛刻,寻找了很长时间都没有找到合适的人选。直到经纪人自荐钟丽缇之后,她才得到了这个角色。
很多人都好奇,为什么钟丽缇愿意接拍如此大胆的戏份。对此,她在一次采访中曾说过:“这部电影不仅仅是性感,还有感性,也不是普通的片,它具备一定的艺术价值。”
的确,虽然电影中有不少裸露和激情戏,但它绝不是那种片。电影中的喜马拉雅风景静谧祥和,角色们的对话简洁而富有禅意,整部电影充满哲思。
导演想要表达的并不是僧人违背戒律又出轨的故事,而是对人与欲望关系的深入思考。在师父写给达世的信中,有这样一句话:“也许在那时,你会告诉我什么更重要,是满足一个欲望还是克服一个欲望。”
事实上,达世还俗并不仅仅是为了抵挡琶玛的诱惑。他想通过另外一种方式来探究真理。达世并不是普通的僧人,他是一个非常有天赋的修行者。他不仅进行了长达三年三个月三周又三天的闭关修行,还获得了活佛授予的堪布学位。
这个学位代表着在佛法方面的最高境界。只有经过长时间刻苦修行,少则十几年、多则几十年,才有可能取得如此成就。达世从五岁开始就被父亲送进寺庙,过着与尘世远离的严苛生活。他对欲望一直没有概念,直到某一天在祭祀活动中,他看到一个女人正在哺乳,他的心思变得活跃起来。
而且,达世感兴趣的并不仅仅是情色方面的欲望,还包括与尘世有关的其他情感。寺庙里有一只调皮的小狗和一群可爱的小和尚,相比其他僧人,他对它们更加关注。达世开始好奇普通人的生活究竟是什么样的,每次外出活动时,他总忍不住观察他们如何努力工作、如何生活。他想了解肉的滋味,想弄明白赚钱的意义,想体验自己从未经历过的一切。他还更想明白为什么佛要他们放弃这一切。
离开寺庙之前,达世向师父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释迦摩尼在29岁之前还过着尘世生活,我们怎么知道他的觉悟是否也是直接来自于尘世生活的启示。阿普,当我们严守僧人的戒律之后,我能够获得的自由在哪里?当我们决定禁欲之后,我能够获得的满足在哪里?有些东西我们必须抛开成见,才能真正学习。有些东西我们必须曾经拥有过,才能学会放弃。”
怀着这样的思考,达世决定重新融入尘世。先去拥有,再学会放弃。然而,他没有料到的是,即使满足了所有的欲望,他的欲望也不会停止。就像他拥有了美丽的琶玛,心里还是对印度女仆产生了兴趣。达世发现,只要身处尘世之中,无法摆脱欲望的束缚。于是,他决定放弃困扰自己的一切。
这部电影讲述的是一个僧人的故事。虽然我不懂得佛法,但我也不禁对其中的内容产生共鸣。在现实社会中,我们也被要求克制欲望,甚至通过封禁的方式与诱惑隔离开来。最直接的例子就是我们在电影和电视作品中看到的那些被删减的镜头、被打码的画面,非常类似于达世学习时看到的“特殊春宫图”,从正面看是愉悦的画面,但一旦反过来,就变成了可怕的骷髅。
所有这一切都传达了一个信息:欲望是不好的东西。在所有成年人的心中,欲望就像是一种毒药,孩子只要碰到就会被腐蚀、被败坏。然而,难道欲望真的是一种肮脏的原罪吗?
电影的结尾,琶玛追上了匆忙离去的达世,她问了一个直击灵魂的问题:“人人都说释迦牟尼伟大,能够战胜尘缘化身为佛,救度众生。可是有谁知道耶输陀罗呢?”
耶输陀罗是释迦牟尼出家之前的妻子。释迦牟尼离开家庭后,有谁知道她是否感到痛苦、孤独、悲苦?她又该如何面对寻找父亲的儿子?
这种为了个人追求而给他人带来伤害的行为是否符合达世追求的境界呢?而且,通过戒欲真的能够得道吗?未必。同样是琶玛提出的质问:“母亲怎么能在半夜中将孩子抛之脑后,只有男人能做到这一点。”
达世不辞而别,重新回到了禁欲的修行之中。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仿佛踏上了佛祖的脚步。然而,从世俗眼光来看,他不过是一个逃避现实的懦弱之人。
他所害怕的根本不是欲望本身,而是无法直面欲望、陷入其中。欲望是人与生俱来的自然存在,就像亲情、友情一样,是每个人的一部分。与其将自己与尘世隔离开来,以此显得高尚和纯洁,不如坦然面对,毫不畏惧。正如电影中一直困扰达世的禅喻:“如何让一滴水不会干涸?”答案其实很简单——让它流入大海。
希望通过这部电影,我们能够反思人与欲望的关系。欲望并非一定是坏事,重要的是如何正确面对和控制它。只有在真正理解自己,充分认识到欲望的本质后,我们才能够找到真正的自由和满足。
以上就是我对这部电影的一些思考,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欢迎大家留言讨论,谢谢!
全文完。
如果觉得不错,那就随手点个「赞」和「关注我,留个言吧」吧。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