抄书第279天
奉诗云子日”,却口“不能言”:赋诗题对,本领有限;滔滔说理,也无能力。但对有损于封建大
庭长远利益的事,倒比别人有预见。比如贾珍为秦氏人殓,选用“坏了事”的义忠亲王老干岁所
的楷木为棺,他认为此物“非常人可享”,曾加劝阻;大观园正殿十分豪华,他认为“太富丽了些,
众人赞之为蓬菜仙境”,他“摇头不语”,其深意非在所题之词:贾赦要把迎春说给孙家,他也表
不妥,劝过大老爷,不叫作这门亲的”;至于责宝玉的不正经行为将来必定连累祖上,那也可算是
“有言必应”的。但此谜的主要用意,恐怕还在本回情节之中。贾政看了众姊妹的谜语之后,必完
预感到这是一种不样之兆,故回目叫“制灯谜贾政悲谶语”。他除了心有所感之外,一定还会说
两句话的,而作者就借他谜语中“虽不能言,有言必应”八个字,先隐写贾政之所言后来必有应验
可惜,贾政谜语尚未看完,这一回的最后一页稿就因破损而看不到了。他到底有什么“必应”之
“言”,我们便无从知道了。此回末了所补,非经一人之手,除了程高本等最后画蛇添足地又增如
了宝玉、宝钗两个谜外,如戚序本的文字,说句公平话,还是比较好的,它基本上符合原作的精神,
就连未让贾政开口说话,只是写他“心内沉思”、“心内自忖”,在已无从了解曹雪芹原有机括的情
况下,也是一种最谨慎而恰当的补法。
其
联
四
贾元春
能使妖魔胆尽摧①,身如束帛气如雷②
一声震得人方恐,回首相看已化灰③
爆竹
【注释】
中关
①“能使”句:迷信传说爆竹能驱鬼辟邪,所以说妖魔丧胆。梁宗懔《荆楚岁时记》:“先于庭前爆竹,以辟
山臊恶鬼。”②身如束帛:形容爆竹像一束卷起来的绢帛。又合形容女子身材的话,如战国辞赋家宋玉的
《登徒子好色赋》和汉末诗人曹植的《洛神赋》中皆有“腰如束素”语,而“束素”也可说“束帛”。
势。也是物与人两指的。
回回首:既是回头间、转眼间之意,又隐死亡,因“回首”是佛教称俗人死亡的婉
气:声气,气
词。书中有此用法。如第五十四回,“袭人道:正是我也想不到能够看着父母回首…”脂评中也用“回首
时无怪乎其惨痛之态”(庚辰本第十六回)来形容王熙凤死时的情景。
【评解】
响而散的爆竹,恰好是贾元春富贵荣华瞬息即逝的命运的写照,这已毋须多说。《红楼梦
曲中元春曾以自己的死为鉴,劝父亲赶快从官场中“退步抽身”,脱免即将临头的大祸。可见,她
的早死,实在与她所依仗的势力在统治阶级内部各派的勾心斗角中失势倒台有关,而并非像续书
中所说的因“圣眷隆重,身体发福”,“偶沾风寒”,遂致不起的。这样,在她人宫为妃、煊赫飞腾之
时,敌对政治势力亦即所谓妖魔”,因贸家忽然得到皇亲为靠山而曾震恐得“胆尽摧”,也就不难
理解了,见到过后半部佚病的脂现斋说元春之死是“通部书之大过节、大关键”(已卯、戚序等本
第十八回批),正可帮助我们理解贾府“一败涂地”真正的政治原因。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