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
在1927年两次国民党反革命(412反革命政变、715反革命政变)政变大肆捕杀共产党人,宁汉合流之后。中国共产党人开始了对于新道路的探索。
1927年8月1日,周恩来等人领导了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二、八七会议与秋收起义
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了紧急会议,即“八七会议”。
内容
会议清算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确定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决定秋收时节发动武装起义。
意义
这次会议给正在处于思想紊乱、组织涣散中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了湘赣边秋收起义。起义军进攻中心城市长沙受挫,毛泽东决定放弃攻取长沙的计划,改向敌人防守薄弱的山区进军。
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部队到达井冈山,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在根据地,毛泽东发动群众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开展土地革命。
广大的贫苦农民政治上翻了身,经济上分到了土地,革命积极性空前高涨。
毛泽东还领导革命根据地军民进行经济建设,努力发展生产。
在革命根据地的活动,建立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即:武装斗争,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
到1930年夏,全国已经建立起大小十几块农村革命根据地,分布在十几个省,革命武装力量达到十万人。革命的星星之火,已经发展成了燎原之势。
四、三次围剿与中华苏维埃
红军与革命根据地的不断发展壮大,使得国民党十分的恐慌。
从1930年10月,蒋介石接连向根据地发动了三次大规模围剿。在毛泽东、朱德领导下,红军顺利的粉碎了敌人的三次围剿,使得革命根据地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和发展。
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召开。会议宣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制定了宪法大纲,定都瑞金;选举毛泽东为临时政府中央政府主席,朱德为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