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亭记

苏轼的《醉翁亭记》是中国古代散文的经典之作,全文共分为三个部分,其中泛指历史传说部分、从闲自在处开始品评舞步和诗文部分、以“是以”自我总结说理部分。全文以游仙诸公真趣的方式为准绳,体现了作者的逸趣哲思和文学艺术价值,被誉为“醉翁亭记”的代表作。

历史传说部分

醉翁亭位于今晋江市台礁镇闽浙边境。传说中,唐代诗人李白曾经在此饮酒,称为“醉翁亭”。后来,南宋苏轼到此一游,深受此地山水的魅力所吸引,遂写下了《醉翁亭记》。

在这一部分,苏轼描绘了自己在醉翁亭所看到的远山近水、草木鸟兽的美妙场景。谈及当时的自己,苏轼称“吾举大观之眼(应为豁达之意),观天地之宏伟,沉吟而微笑。此乃精神之戏,亦非相思之乐也。”这段话凸显出苏轼洒脱的人生态度和追求自由自在的心境。

品评舞步和诗文部分

作者在品评舞步之外,特别提到了自己所喜爱的一组诗文,即辛弃疾的《水龙吟》,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和王安石的《泊船瓜洲》。苏轼在描绘辛弃疾的词风时,用“热烈奔放”来形容;描绘陶渊明的作品时,用“绝妙深邃”;描绘王安石的作品时,用“清新脱俗”来表达。从这些诗作的品评中,我们可以看出苏轼敏锐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深邃的文学造诣。

此外,苏轼还自我反思:“吾日三省吾身”,以自己的思考来对小人、志士、君子做出定义。这段话展示出苏轼思辨的能力以及其对修身、齐家、治国方面的思考和追求,具有很强的启示作用。

自我总结说理部分

最后,苏轼根据自己的观察和思考,得出了这样的结论:“此公最薄,然最得我心,是以余每至都要为之奠酒!”这句话表达出苏轼对游仙诸公逸趣人品的喜爱和赞赏,同时也凸显出苏轼对豁达气度的崇尚和推崇。可以说,这一部分是全文的精髓所在。

“醉翁亭记”是苏轼是苏轼的代表作,它以洒脱、逸趣,以及诗性、哲思为主要特色。全文以游仙诸公真趣为准绳,着重描绘了江南山水的美妙和游仙诸公逸趣人品,同时也包含作者的一些哲理和思考,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人文精神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