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毒螺旋体感染人体48小时后,人体免疫系统就会发生抗原抗体反应,血液中即可产生梅毒特异性抗体。但在感染两周内,血液中的抗体浓度很低,不容易检测出来。随着时间的推移,抗体浓度越来越高,临床上各种检测技术就可以检测出特异性抗体。
梅毒螺旋体侵入人体后,还可产生非特异性抗体(抗心拟脂反应素)。这种反应素的性质和特异性抗体相似,但不是梅毒的特异性抗体,而是梅毒螺旋体在破坏人体组织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物质(由心拟脂刺激机体产生)。
非特异性梅毒血清学试验包括:性病研究实验室试验(VDRL)、不灭火血清反应素试验(USR)、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这些实验的特点有,操作简便,敏感性高,既可用于大量的体检筛查,也可以用于治疗的观察(非特异性梅毒血清学试验均可做定量试验,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滴度)。而且这些方法检测出的阳性标本或可疑标本,应该再做特异性实验证实。
特异性梅毒血清学试验包括:荧光螺旋体吸收试验(FTA—ABS)、梅毒螺旋体血细胞凝集试验(TPHA)、梅毒快速诊断试剂实验(TP)、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TPPA)。这些试验的优点是既有较高的敏感性,又有较强的特异性,适用于少量标本的证实性试验。
目前临床上应用最广泛的非特异性检测试验是RPR和TRUST;特异性检测试验是TPP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梅毒快速检测试验。两种检测试验的结果如何判断?请看下图。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