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 记者张小玲 深圳加入省落实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试点扩大区域范围采购联盟,同步执行的联盟中选的25个通用名药品包括7大类,深圳市医保局4月13日公布,大多为需要长期服用的慢性病用药,包括心血管系统药物10种,全身用抗感染药物3种,神经系统药物6种等。

25个通用名药品降价,力度再加大

2019年9月25日,国家医保局等九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试点扩大区域范围实施意见》,在全国推进试点扩围改革工作。11月28日,省医保局等八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进落实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试点扩大区域范围实施方案》,成立联盟,开展省内试点扩围工作,广州和深圳两市继续推进“4+7”试点有关工作。

自去年3月28日,深圳市正式启动落实国家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试点(简称“4+7”试点)工作后,截至2020年3月27日,深圳市超额完成“4+7”试点任务,采购中选药品总金额约2.3亿元,较“4+7”试点前减少药品采购费用高达5.2亿元。

为进一步扩大改革效应,持续降低群众用药负担,经广东省医保局同意,深圳市加入省联盟。3月27日,深圳市医疗保障局联合市卫健委等七部门联合制定了《关于进一步推进深圳市落实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工作的通知》,启动进一步推进深圳市落实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工作。

部分药品价格比试点前降低超过90%

深圳同步执行的联盟中选的25个通用名药品包括7类,大多为需要长期服用的慢性病用药,平均降幅23%。其中,心血管系统药物10种,全身用抗感染药物3种,神经系统药物6种,抗肿瘤药物3种,呼吸系统药物1种,消化道药物1种,肌肉骨骼系统药物1种。这些药品的中选价格对比“4+7”试点平均降幅23%,最高降幅达74%,部分药品价格比试点前降低超过90%。

以治疗乙肝的药物恩替卡韦为例,按一年使用365片计算,0.5mg的片剂中选价格为0.18元/片,比“4+7”试点时降低0.44元/片,降幅达71%,一年能再节约160.6元;而对比试点前的价格9.18元/片,降幅达98%,一年节约3285元。

以降血脂药物瑞舒伐他汀钙片为例,按一年使用365片计算,10mg的片剂中选价格为0.23元/片,“4+7”试点时价格为0.78元/片,降幅达71%,一年能再节约200.75元;对比试点前的4.05元/片,降幅达94%,一年节约1394.3元。

以抗血栓药物硫酸氢氯吡格雷片为例,按一年使用365片计算,75mg的片剂中选价格为2.54元/片,“4+7”试点时价格为3.18元/片,降幅达20%,再节约233.6元;对比试点前的价格7.61元/片,降低了5.07元/片,降幅为67%,一年节约1850.55元。

药品质量的保证

药价大幅下降,药品的质量会不会也随之下降?据了解,入围药物从所有原研药、参比制剂、通过一致性评价的仿制药中筛选。

根据《国家医疗保障局等九部门关于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试点扩大区域范围实施意见》的质量入围标准,入围药物在原则上以通过(含视同通过)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简称一致性评价)为依据,包括所有原研药、参比制剂、通过一致性评价的仿制药。

原研药质量≈一致性评价仿制药质量>非一致性评价仿制药质量。原研药指首家研发上市的药品,原研药已过了专利保护期的,其它企业可以进行仿制;仿制药是与原研药具有相同的活性成分、剂型、给药途径和治疗作用的药品,分为一致性评价仿制药和非一致性评价仿制药;一致性评价仿制药是与原研药具有药学等效、生物等效(即质量和疗效一致的)的仿制药,在临床上可以实现与原研药的相互替代。

在试点工作基础上,深圳将稳妥、高效推进落实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有效助推深圳综合医改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