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主义和功利主义的结合,仙侠剧,《三生三世十里桃花》

从汉代以后,神仙信仰成为中国民间信仰的核心内容之一,神仙信仰可以说是理想主义和功利主义的奇妙结合。

长寿和现世的快乐是“神仙”的标志,长寿是核心,快乐人生更是必不可少的。

在古代,不同层次的中国人对快乐有不同的理解,生存是老百姓的第一要务,达官贵人则希望保持享乐生活,读书人想要实现自己的价值目标,隐逸是高洁之志的士人们的价值替代物等等。

由此看来,仙侠是人们想像的功能性存在,他们能够完成人们所不能处理的事务,是一种超越常人的存在,这种超越性是能力上的超越。同其他神话作品一样,仙侠剧赋予了仙侠特异的能力和法宝。

但是如果认真审视这些特异功能和法宝就会发现,它其实是人的各种能力的延伸,是人对自己能力需求的理想化。

一、仙侠们的超人能力

神仙们的超能力多种多样,对于拥有短暂人生的“人”而言,神仙首要的能力是不死或超长的寿命,不仅如此,仙侠们还可以通过“渡修为”延续寿命。

其次,神仙的能力体现为法术和法宝。

在仙侠剧《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中,仙侠们有着超长的寿命,几万岁、十几万岁,甚至远古的神仙也有在世的,像东华帝君、墨渊上神等。但是,他们最终都会“应劫”,像父神、母神一样身归混沌。

此外,在情节设计上,为了增加仙侠剧的戏剧性,突出人物关系,仙侠们还可以通过“渡修为”的方式延续生命。

剧中,“渡修为”主要用于近亲属或者感情较为深厚的仙侠之间,大多是修为较高、修行时间较长的仙侠将自己的修为渡给修为较低、有性命之忧的仙侠。

玄女的女儿应儿自出生就没有胎心,便是姑姑胭脂用自己的毕生修为和子阑神君的半生修为炼成丹药,让她服下,她才得以复活。

太子夜华是父神的小儿子,当年母神怀了双生子,却因补撑天的柱子动了胎气,生产时只保住了大儿子,没保住小儿子,父神这才耗尽了半生的修为给小儿子做了仙胎,并用仙胎做了一株金莲,父神应劫时将金莲托付给了墨渊,之后机缘巧合,成为了九重天太子夜华。

通过渡修为,仙侠们不仅可以延续寿命,还可以增强法力,夜华身上就有父神一半的修为,法力强大。

渡修为的动作呈现是在演员手势表演的基础上,再添加一些后期特效,整个过程就像“输液”一样,只不过是将“输液”的实物化为无形,其形式更简单、更轻松,还能拯救仙侠们的生命,这何尝不是工作复杂、生活琐碎、生命脆弱的人们想要的呢?

使用法术、法宝是神仙们必备的能力之一,他们可以运用各种法术和法宝进行斗争、变化等。

剧中涉及到的法术主要包括腾云之术、隐形术、迷魂术、易容术等,这些法术由名称、手势组成,主要靠仙侠们的意念进行控制。

不同的法术功能不同,仙侠们运用这些法术进行不同的变化,由无变有、由远变近、由慢变快、由拒绝变接受等,从而给仙侠们带来便利,轻轻松松做自己想做的事,使人们的梦想在虚构的仙侠世界得到了实现。

同时,这种法术的使用让故事的情节更加曲折、有趣,对观众更有吸引力。当然,这些法术不是仙侠们生来就有的,而是仙侠们后天习得的。仙侠们运用腾云之术,可以快速到达自己想去的地方,省时省力。在剧中,等级高、法力强的神仙对腾云之术的使用早已娴熟,像折颜上神、墨渊上神、东华帝君等等。

另外,昆仑虚的弟子们平日也学习腾云之术,白浅曾忽悠令羽师兄一同去青丘,还告诉令羽,使用腾云之术来去不过半日,可见,习得腾云之术对仙侠们来说是多么地便捷。

隐形术就是把人或物隐藏起来的一种法术,在剧中隐藏的主要是仙侠自身和仙侠携带物。

关于仙侠自身的隐形,多用于仙侠们做某些事想瞒过别人,不想让别人看见自己的时候。

剧中,素素怀着身孕被带回天宫后,夜华为了防止自己被发现,此事被他人知晓,便使用隐身术在素素睡觉时偷偷去看过几次。

剧中的这一叙事视点,表达了夜华此时此刻的想法,夜华即害怕自己对素素的感情被天君知晓后,会对素素不利,又难掩自己对素素的思念之情。

而在素素的视角来看,隐形术隐藏的不仅仅是夜华这个人,就连夜华的心意也一并被隐藏起来,这为接下来素素跳诛仙台的剧情做了铺垫。而隐形术对仙侠携带物的隐形,则便利了仙侠们的出行。

墨渊沉睡后,白浅为了保护墨渊的仙身不腐,带着墨渊的仙体回青丘时,便是用隐形术将墨渊的仙体隐藏起来此时被隐藏的不仅仅是墨渊仙体的大小,也包括其重量,白浅仿佛什么都没有携带一般,轻松便捷。

迷魂术就是迷惑对方,让对方听从自己的指令做事。九尾狐族的迷魂术最厉害,即便是折颜上神也无法破解。

在十里桃林时,白浅曾对夜华用过此术法,白浅只记得用此法术调戏过一个少年郎,却并不识得夜华。

当时白浅喝了很多酒之后,偶遇夜华,只见白浅用手轻轻一挥,欲迷惑夜华,夜华仿佛被迷惑,但其实夜华只是误以为看到了素素。

这一有趣的情节,对上下剧情起到了衔接作用,为接下来白浅与夜华第三世情缘的开展埋下伏笔。

神魔小说中的“法宝”是指具有一定的法力功能,承担斗法角色的神奇器物。

这些法宝是珍贵之物,十分稀少。

在仙侠剧《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中,法宝主要有圣物、法器等,它们最初由法力极高的仙侠所造,威力极大。

而后,要么通过家族遗传,要么由其他仙侠赠与,才辗转来到其他仙侠手中。剧中的圣物对仙侠们是有益的,像玉魂、结魄灯等。

结魄灯属于天族的圣物,由父神所造,能聚仙者的元神,之后成为素锦族的法宝,由素锦的娘保管。

当初夜华随素素跳下诛仙台后,身受重伤,折颜为他医治后,便嘱咐天君将结魄灯放置夜华床头,三天三夜不得熄灭,夜华的元神才得以结成,他才能早日醒来。

玉魂是翼族的圣物,可保仙体不腐,由历代翼君保管。当年若水河一战,墨渊沉睡后,司音便想向新任翼君离镜借此物,以保师父仙体不腐。

但是,离镜因怀疑司音喜欢墨渊,暗自吃醋,便没有借给司音,这也斩断了司音对离镜仅存的最后一丝感情。

此外,剧中的法器也不少,包括东皇钟、玉清昆仑扇、破云扇、方天画戟等。

东皇钟由墨渊所造,早年神魔大战之际,父神将东皇钟送给了擎苍。东皇钟威力巨大,可毁天灭地,只要启动东皇钟,无论是天族还是翼族,都会被吸入东皇钟内。在剧中,东皇钟是贯穿全剧的关键线索之一。

剧情前期,翼君擎苍被困于东皇钟内,战神墨渊因封印东皇钟而陷入沉睡;中期,白浅因再次封印东皇钟而被打入凡间;

后期,夜华再次因封印东皇钟而魂飞魄散。玉清昆仑扇是墨渊上神打造的法器,威力巨大,可震慑四海,墨渊把它送给了自己的十七弟子司音。

整部剧以此法器的出现为开端,吸引了观众的注意力,还引出了墨渊和司音这条关系线,凸显了女主的尊贵身份。

其实,这些法宝除了功能强大之外,其物体呈现皆与名称相关,像玉魂就是一块玉,玉清昆仑扇就是一把扇子。

但是,法宝最重要的还是其功能强大,仙侠们可以用它来保护自己,不需要时则可将其隐于无形。

同时,法宝只有法力强大的仙侠以及与其有关系的仙侠才能拥有,这其中也蕴含着现实社会生存的法则,人人都想拥有“法宝”,成为强者,这也是人们努力奋斗的动力。

二、仙侠超能力的常人属性

狄德罗曾风趣地把表现艺术真实的高超艺术称作是某种“谎言”,我国古代有关文艺的言论中也曾使用过类似的词语,如“假”、“幻”、“虚”、“神”之类,但这些词语不仅没有背离真实,而且还是一种超过一般真实的更高的真实,用贺贻孙的话来说就是:“假乃即真之谓,而非反真之谓。”

人们对于神仙世界的想像,可谓光怪陆离,但究其本质,体现的同样是人的生活和人的需求。

仙侠们拥有的超人能力,像超长的寿命、法术、法宝等都是创作者想象出来的,其本质上体现着常人的属性,一方面是作为解决问题方法的法术,另一方面是作为不死者有死性的应劫。

法术是艺术虚拟化的一种超真实呈现,是仙侠们解决问题的方法,但其本质上却反映着常人的社会属性,体现了人的意识和人的主观能动性。

人具有意识这种反映特性,能够用抽象意识的形式反映外界事物对于自己的刺激作用,并进行自觉的、能动的实践活动反作用于外界事物。

人的主观能动性即人有目的、有计划、有意识的积极主动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能力,其实,法术的使用体现出仙侠也具有这种“主观能动性”。

在剧中,腾云之术解决了仙侠们所面临的距离较远、时间较紧的问题,白浅从昆仑虚回青丘,如果用此法术,来去不过半日。

但此法术并非仙侠们天生就会的,需要通过后天的学习,而且,法力的高低决定了此术的使用范围,例如:天族、狐族的仙侠路过翼界时,除了法力极强的仙侠,其他仙侠是无法使用此术的。

这些与人的生活需求极其相似,人们也常常因距离问题而感到困扰,也有着同样的生活需求。

于是,人们发明了飞机、高铁、火车等工具来解决人们面临的这些问题。

此外,迷魂术满足了仙侠的控制欲,让其他仙侠听自己指挥,按自己的要求去做事。就像常人一样,仙侠们也有着自己的秘密,他们用隐形术来满足自己不想让对方看到的心理。

不仅是仙侠,常人又何尝没有这样的欲求呢。其实,从本质上来看,解决问题的法术就是一场满足人们需求的真实的艺术想象。

海德格尔认为,我们每个人都是“向死而生”,因此,中国人追求肉体不死的神仙信仰。

在人们心里,神仙都是长寿或不死的。但是,在仙侠剧中,神仙作为不死者也是会面临死亡的,这在仙界叫“应劫”。

其实,在剧中,除了“应劫”,仙侠们飞升阶品的时候还需要“历劫”,像“情劫”之类的。

“劫”字是一个“意素符码”,是指“劫难”“磨难”的意思。这些“劫”是仙侠们必须经历的,就像人生无常一样,每个人成长的路上都会经历“酸甜苦辣”,都会有“喜怒哀乐”,最终也都会走向死亡。

仙侠剧《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开头便提到,上古时代的远古神族大都应劫离世,只剩下天族、九尾白狐一族还有一些后人,而且,剧中也提到东华帝君也曾面临应劫的危机。

可见,剧中的仙侠们终有一天也会身归混沌,其本质与常人的自然属性类似。

人的自然属性是人得以生存和活动的物质基础,人是有生死的。仙侠虽有超长的寿命,但是终究也是有生有死。

另外,剧中仙侠的成长阶段在本质上跟常人是十分相似的,他们刚出生时都是婴儿模样,几万岁时长成小仙童,再到十几万岁时成年。

其实,抛开以“万”计年的单位,其与常人的成长阶段一般无二。

我们知道,艺术来源于真实,但是,艺术真实并不是生活真实的复制品,而是艺术家对生活真实所作的创造性反映的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