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解读血常规检查结果?

  血常规检查报告内容会清晰地描述每一项指标的数值,对于偏高或偏低的会在检查数值后方出现“↑”或“↓”的符号,如果没有,说明正常。如果检查数值明显高于或低于正常范围,医生会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需要进步进行检查,明确诊断。

血常规检查报告指标如何解读?

血常规包括白细胞、红细胞及血小板三大项。

红细胞

  红细胞是人体内最多的一种血细胞,红细胞的主要成分是血红蛋白,主要作用是运输氧气,也可把机体产生的二氧化碳送至肺并排出体外,维持机体新陈代谢的正常进行。

红细胞指数: MCV、MCH、MCHC

①MCV:平均红细胞容积 ②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 ③ MCHC: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的浓度


白细胞

白细胞主要功能是防御外来细菌或病毒入侵机体,当病菌侵入人体体内时,白细胞能通过变形而穿过毛细血管壁,集中到病菌入侵部位,将病菌包围、吞噬。白细胞又分为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粒细胞又包括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


血小板

血小板不仅对毛细血管有营养和支持作用,还可以通过黏附、聚集与释放反应,在伤口处形成白色血栓,从而起到止血的作用。而且血小板还会参与多种凝血因子的激活、释放血小板收缩蛋白,使纤维蛋白网发生退缩,促进血液凝固。

哪些检查结果提示需尽快就医进一步明确诊断?

  在拿到检查报告单之后,如果患者在报告单中看到“”或“”等符号,且明显高于或低于正常范围,建议尽快就医,进一步明确诊断,根据最终的诊断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跟大家介绍一下我自己:吕妍,来自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血液科,副主任医师,硕士。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血液系统疾病: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急性髓系白血病、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等。

本期内容就分享到这里,如果你对内容有疑问,请在评论区留言。欢迎大家关注我。如果喜欢今天的分享,请点赞收藏并将其分享给更多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