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我国的边境省份,大家可能会想到黑龙江、内蒙古、新疆、西藏、广西、云南等地,这些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边境省份,但其实,还有一个省份也是我国的边境省份,却一直被大家忽略,很多人都不知道,这就是甘肃。
甘肃位于我国的西北地区,处于新疆、青海、内蒙和外蒙的交界之地,自古以来就是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的交融之地,有数条通道往来交通。从地图上看,甘肃被内蒙和新疆东西包夹,乍一看,彷佛是一个纯纯的内陆省份。
但实际上,甘肃也是有边境线的,但因为这段边境线实在太短了,只有65公里,从大比例尺的地图上看,往往容易被忽略。
甘肃省的邻国便是外蒙古,虽然边境线只有短短的65公里,但对于甘肃来说却是弥足珍贵,毕竟一旦发展好对外贸易,对甘肃的经济助力还是很大的。那么,这段边境线究竟在哪里呢?它又有着怎样的历史和现状呢?
马鬃山口岸
要说到甘肃的边境线,就不得不提到马鬃山口岸。马鬃山口岸位于甘肃酒泉肃北蒙古族自治县,有意思的是,肃北县是我国少有的几个拥有飞地的县城,而且这块飞地还不是一般的大,几乎与主体大小相当。
整个县域被河西走廊一分为二,南部位于祁连山一带,称南山区,北部位于马鬃山一带,又称北山区。
从地区上看,整个县域全是灰褐色的色彩,遍布山地戈壁,自然环境非常恶劣。从人口上看,2022年整个肃北县仅有人口1.5万人,面积却达6.6万平方公里,相当于十个上海,可见其地广人稀的程度。
边境线位于北山区的马鬃山镇,这个镇的人口就更少了,在2019年只有671人。在这里行走,上百公里可能都碰不上一两户人家。虽然自然条件恶劣,但在清朝时期, 这里仍然是新疆、青海去往蒙古和俄罗斯的通道之一。
不少驼队从新疆、青海、西藏等地出发, 经马鬃山, 越过大漠戈壁, 前往蒙古国的乌兰巴托进行贸易, 交换茶叶、丝绸、布匹、日用品等物, 至民国时,仍然时有往来, 后来中蒙爆发冲突, 贸易中止。
这一停就到了1992年。1992年4月,甘肃省和蒙古签订了开放口岸协议,同年10月便正式设立了马鬃山—那然色布斯台口岸,每季度开放一次,两边人民进行通关贸易。
口岸开通之后,势头良好,一年贸易额便达到了400多万元,当甘肃人民憧憬着未来时,第二年的8月份,蒙古国却单方面关闭了口岸,理由是对面是蒙古国的野生动物保护区,这一关就是30年,至今仍然没有开放。
口岸的意义和期待
马鬃山口岸的关闭,对于甘肃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损失。甘肃作为一个内陆省份,本就缺乏对外贸易的渠道和优势,而马鬃山口岸正是一个难得的机会,可以利用其地理位置和历史文化的优势,与蒙古国进行经济文化交流,促进甘肃西部地区的发展。
从经济上看,马鬃山口岸可以为甘肃带来更多的贸易收入和就业机会。甘肃有着丰富的农牧业资源和特色产品,如苹果、枣、核桃、羊绒、羊毛等,这些都是蒙古国所需的商品。
同时,甘肃也可以从蒙古国进口一些优质的畜产品和矿产资源,如牛羊肉、奶制品、铜、金等。这样的贸易互补性很强,可以提高双方的经济效益和生活水平。
从文化上看,马鬃山口岸可以为甘肃带来更多的文化交流和友好合作。甘肃和蒙古国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和民族情感。甘肃境内有着众多的蒙古族同胞和蒙古文化遗迹。如毛乌素沙漠中的成吉思汗陵园、敦煌市的玉门关、酒泉市的张掖故城等。
这些都是中蒙两国共同的文化遗产,值得我们共同珍惜和传承。通过马鬃山口岸,我们可以加强两国人民之间的沟通和理解,增进两国之间的友谊和信任。
因此,我们期待着马鬃山口岸能够早日重新开放,让甘肃真正发挥边境省份的作用。我们也希望中蒙两国能够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妥善解决边境问题,共同维护边境地区的稳定和发展。我们相信,在两国政府和人民的共同努力下,马鬃山口岸一定会重现昔日的繁荣景象。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