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各个民族在历史上曾创立和使用种类繁多的文字。其中,一些文字至今已不再使用,如佉卢字、西夏文、契丹文等;另一些文字则沿用至今,如汉字、回鹘式蒙古文、藏文等。这些文字的类型多种多样,表意文字、音节文字、字母文字和象形文字等均有。下面,小编带大家来了解一下。
一 表意文字
在世界各种表意文字中,汉字是最为著名、影响力最大的一种。中国的多种民族古文字,在创制之时,对汉字均多有借鉴。契丹文(契丹大字)、西夏文、女真文、方块壮字、方块白文和水书等在不同程度上与汉字均有相似之处。
按照与汉字的关系,这几种文字可以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类虽与汉字的结构类似,但基本没有借用汉字的音、形、义,或仅稍有借用。这一类文字包括契丹文(大字)、女真文和西夏文。
契丹文(大字)钱币
第二类文字的字符则借用大量的汉字的形、音、义等因素,包括方块壮字、方块白文等。
方块壮字
第三类文字则可以称为混合型文字,这些文字使用的字符部分与汉字有关,而另一部分自有其它来源。这类文字的代表是水书。
二 音节文字
我国的音节文字有彝文、纳西哥巴文和纳西玛丽玛萨文等。其中,彝文属于自创的音节文字,其记录的彝语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比较适合使用音节文字来记录。由于彝语的声、韵、调所组合产生的音节总数很多,再加上异体字使用和方言的因素,故彝文的字符数量不少。据《滇系·杂载》的记载,古彝文的字符数有一千八百四十个。
彝文
三 象形文字
我国还有多种民族文字为象形文字或图画文字。其中的纳西东巴文堪与古埃及圣书字、玛雅文字等相比。与这些国外已无人使用的文字不同,纳西东巴文在当今仍为东巴祭司所使用,是一种活文字。这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研究象形文字的材料。此外,纳西阮可文、尔苏沙巴文等文字的情况与东巴文大体相似。
东巴文
四 拼音文字
根据现有的研究成果,多数字母文字的源头都可追溯到腓尼基字母。在西亚、中亚、东北亚和南亚部分地区流传极广、影响巨大的阿拉米字母即由腓尼基字母演化而来。阿拉米字母后又衍生出南亚通行的婆罗米字母。我国文字中,多数拼音文字即源于阿拉米字母和婆罗米字母这两大字母体系:
阿拉米字母是佉卢字、粟特文、突厥文、回鹘文、察合台文、蒙古文和满文等文字体系的来源;
蒙古文
婆罗米字母是焉耆-龟兹文、于阗文、藏文、傣文和八思巴字等文字的源头。
藏文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