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发公众号 | 梦回乡关

众所周知,这里所说的“假糊虚”一词即是虚情假意,故弄玄虚的意思。大千世界,无奇不有。今天我就给大家讲一下发生在我们村“假糊虚”身上的几个真实小故事,供您一乐。

说来话长,那还是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我们村的吴明友老汉,人高马大,见人说话心眼儿不错,总是乐滋滋笑哈哈,但让人厌烦的是,在人们面前好弄虚作假,玩弄花招。时间一长,人们也不按辈分称呼他了,便给他起了个外号叫“假糊虚”。

一天早饭后,“假糊虚”无事站在大门口。这时,从东边走过来一个小青年刘二孩。“假糊虚”忙亲热地迎向前,并客气地说:“孩子来,你去哪儿?到我家坐坐!”

他一边客气地让着,一边把右手伸进上衣的口袋里,并说:“我掏烟咱吸吸再走!”他把手放进上衣口袋里摸摸索索,像是在掏烟,其实,他口袋里根本就没带烟,摸索了半天也没摸索出烟来。

当他的手还没退出时,人家刘二孩早把烟拿出来递给了他。他接过烟,还客气地说:“这多不好意思,来到俺门口了,还吸你的烟!”

刘二孩听后,咯咯一笑说:“烟酒不分家嘛,吸谁的都一样!”“假糊虚”听了也笑着说:“那好那好,你说的有道理!”刘二孩刚走,他就把才吸了几口的香烟掐死,把它放在了大门的门枕上,等过会再吸。

再说四月初二赶古会。眼看到了麦收季节,“假糊虚”在古会上买了一把大扫帚,一张木锨扛在肩上,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行走。

这当儿,正好遇到了邻村的他表侄郑志仁,他忙对表侄说:“孩子来,你也赶会来?还要钱不?”说着,就把手伸进上衣的口袋里做出摸钱的动作。

表侄郑志仁对表叔“假糊虚”也早有耳闻,这次,他真的想考验他一下,于是,便对“假糊虚”说:“表叔,真不好意思,我还想买个簸箕,钱还不够呢,那你就借给我两元吧,回家再还给你!”

这次“假糊虚”真的碰上了“实打实”,他心里清楚:自己买完了东西,口袋早已空空,哪还有剩钱呢!

他在口袋里摸索了半天,也没掏出一个钱来,便红着脸说:“孩子来,不好意思,你表叔买东西钱花光了,还真没钱来!”

表侄郑志仁笑着说:“表叔,大伙都知道你是个‘假糊虚’,其实我有钱,就是想试试你……”“假糊虚”一听,只好红着脸摆摆手与表侄告别。

正月十六是闺女回娘家看亲戚的日子。那个年代,社会落后,人们生活艰难困苦。

“假糊虚”的闺女爱莲走娘家实心实意,只买了两包果子两包红糖一裹丢(当时每包一斤的数量)。当吃完晚饭,闺女爱莲说要回婆家的时候,“假糊虚”一手拿着一包果子,一手拿着一包红糖,对爱莲说:“小闺女,你拿来四包我给你回两包吧!”

闺女爱莲听了有些生气地说:“你看俺爹,我买的东西不多,就是不让你回的一裹丢,你这不是弄你闺女难看吗!”“假糊虚”经闺女这么一说,也有点不好意思,忙说:“那好那好,我全留下全留下,这行了不!”爱莲这才高兴地笑起来!

哈哈,这就是我要说给你们听的我们村“假糊虚”的几个真实小故事。故事讲完了,不知你听后感觉如何!你们那里也有这样的人和事吗?说出来俺愿聆听!

——END——

乡土散文

作者简介

秦家安,常用笔名秦泰。号文山闲人。1946年10月出生,山东省滕州市人。大专文化,中学退休教师。在执教期间,喜欢“舞文弄墨”,常有小稿见诸各级报刊。《作家故事》编委。

本文编辑

@情感学院院长

(声明:图文无关,图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